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鲁迅的文学翻译与现实关怀

发布时间:2017-08-27 09:00

  本文关键词:鲁迅的文学翻译与现实关怀


  更多相关文章: 鲁迅 翻译 现实关怀


【摘要】:鲁迅一生,著译并举。他重视翻译,将翻译和创作同等看待。就数量而言,他的翻译和他的创作大致相当。鲁迅反对娱世的文学,提倡救世的,“为人生”的文学。他密切关注现实世界中个体的生存处境和精神困境,关注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他的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创作如此,翻译同样如此,强烈的现实关怀深刻影响到鲁迅的翻译活动,使得鲁迅的翻译呈现出独特的面貌。首先,现实关怀影响到鲁迅翻译对象的选择。他很少翻译欧美强国的名家名作,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弱势民族文学的译介上。他选择翻译对象时,很少考虑他的外语能力的限制,也很少考虑他个人的特长和喜好,更多的时候,他考虑的是现实的需要;其次,鲁迅在翻译方法和翻译理论上,也独具一格。他反对晚清以来盛行的“归化”的翻译,提倡“异化”的翻译。他在翻译中力求保留原作的洋腔洋调,让读者去迁就作者,而不是让作者迁就读者。这意在打破“汉民族中心主义”的盲目自大,让国民开眼看世界,形成更现代的世界意识。他倡导“宁信而不顺”的“直译”,意在引进新的表达法来丰富和提升早期的现代汉语,通过改造我们的语言来提升我们的思维。可见,现实关怀决定了鲁迅“翻译什么”,也决定了鲁迅“怎么翻译”。现实关怀成就了鲁迅的翻译,使得他的翻译成果丰硕,独树一帜。但是,现实关怀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鲁迅的翻译,使得鲁迅的翻译质量上参差不齐,缺乏长久的影响力。
【关键词】:鲁迅 翻译 现实关怀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059;I0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导论7-10
  • 第一章 现实关怀与鲁迅翻译对象的选择10-20
  • 第一节 科学救国:鲁迅的科学作品翻译11-13
  • 第二节 幼者本位:鲁迅的童话作品翻译13-17
  • 第三节 援引同调:鲁迅的弱势文学翻译17-20
  • 第二章 现实关怀与鲁迅翻译方法的确立20-26
  • 第一节 异化:一种看待外国文化的方式20-22
  • 第二节 直译:一种推动汉语现代化的手段22-26
  • 余论26-27
  • 参考文献27-29
  • 后记29-30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3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灿;翻译批评:从印象到科学——浅谈翻译批评的科学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王达敏;《狂人日记》与当前小说的超现实写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黄书泉;论小说的影视改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高路,高远;“黄花”=“yellow flowers”?——从一例中诗英译看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必要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张德让,翟红梅;论译语文化与文本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张锦兰,张德让;译语文化与译作的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刘进才;京派小说还乡叙事的文化内涵及美学风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陈木茵;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陶德宗;;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巴蜀作家[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魏洪丘;;“独语体”朦胧散文的独特创造——略论何其芳的《画梦录》[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陶永莉;;《蜀山剑侠传》研究史略述评[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郭尚兴;;汉英文化类辞典编纂要端举论——以《汉英中国哲学辞典》为例[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5 郭尚兴;;论汉英中国文化辞典条目英译的历史认知——以《汉英中国哲学辞典》为例[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夏贵清;;大翻译家翻译有多快?——兼评250—300[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郭德宏;;中国现代民众研究述评[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魏洪丘;;论闻一多新诗批评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核[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2 丁晓原;文化生态演化与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流变[D];苏州大学;2001年

3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贵福;钱玄同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蒋晓丽;中国近代大众传媒与中国近代文学[D];四川大学;2002年

8 方Q趾,

本文编号:745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745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7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