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翻译的挑战与批评的责任——中国文学对外译介语境下的翻译批评

发布时间:2017-08-30 23:44

  本文关键词:翻译的挑战与批评的责任——中国文学对外译介语境下的翻译批评


  更多相关文章: 翻译批评 中国文学译介 挑战 责任


【摘要】: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媒体、学界和翻译界围绕翻译的重要性与翻译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作用、影响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同时也针对翻译策略与方法、译者的责任以及翻译观念等方面提出了质疑,进而对中国文学如何能更好地"走出去"表示出某种程度的怀疑与担忧。在中国文学对外译介的时代背景下,翻译无疑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对此,翻译批评不应处于缺席和失语的状态,翻译活动所面对的质疑与挑战迫切需要翻译批评对诸如翻译方法、翻译标准、翻译观念和翻译价值等涉及翻译的根本性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从对翻译现实的关注、对翻译根本问题的再审视以及对翻译理论的建构等方面探讨翻译批评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所肩负的责任,力求促进翻译批评在实践与理论两方面展现其应有价值。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
【关键词】翻译批评 中国文学译介 挑战 责任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批评研究”(14WWA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59;I046
【正文快照】: LCSept.2014Vol.11 No.5(General Serial No.61)纵横论译1引言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媒体和学界围绕与莫言获奖相关的问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莫言是一位真正的中国本土作家,从来没有用中文之外的其他语言进行写作,于是,莫言作品的翻译以及随之而来的翻译与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东风;;“《红与黑》事件”的历史定位:读赵稀方“《红与黑》事件回顾——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史话之二”有感[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2 张毅;綦亮;;从莫言获诺奖看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作家、译家和评论家三家谈[J];当代外语研究;2013年07期

3 谢天振;;新时代语境期待中国翻译研究的新突破[J];中国翻译;2012年01期

4 许钧;翻译的危机与批评的缺席[J];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09期

5 刘朝晖;;评《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可接受性——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学生的抽样调查为例[J];中国翻译;2014年01期

6 刘云虹;许钧;;文学翻译模式与中国文学对外译介——关于葛浩文的翻译[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7 许方;许钧;;关于加强中译外研究的几点思考——许钧教授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荥;;从翻译市场需求变化的角度探讨高校翻译人才培养[J];大家;2012年11期

2 陈袁莉;;翻译产业健康发展的多角度思考[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1期

3 张艳琴;;网络时代文学翻译读者角色的多重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4 许渊冲;;也议《红与黑》汉译大讨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年02期

5 刘雪芹;;典籍复译的危机——《论语》英译二百年(1809~2009)之启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罗顺江;王松;;中国文化作品译介的生态学考察[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7 杨公建;;《红与黑》在中国的影响及汉译研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11期

8 王娟;;目的论者G銉pferich翻译质量评估理论评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年04期

9 王启伟;;“中国文学走出去”之翻译机制与策略——以莫言作品和《红楼梦》翻译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4年08期

10 沈娟;张江云;;应用翻译的“职业化时代”及其特征[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七一;;翻译研究学科发展概况(2006)[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璐;忠实与叛逆:葛浩文文学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荣立宇;仓央嘉措诗歌翻译与传播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黄樱;接受美学视角下财经报道翻译中新闻味与汉语化的融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胡兴文;叙事学视域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艳艳;鲁迅翻译思想之伦理审视[D];湖南大学;2011年

2 龚华静;翻译出版的品牌打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林瑞榕;“信、达、切”视角下《爱玛》三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曲夏瑾;改写理论视角下葛氏夫妇英译《尘埃落定》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张志云;超文本译本:网络条件下的译本新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6 濮丽雅;莫言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7 闫薇薇;贝尔曼和王宏印翻译批评体系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8 汪怡;从翻译事件到理论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赵秀丽;高慧勤译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与女性主义色彩[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进;;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J];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06期

2 约翰·厄普代克 ,季进,林源;苦竹:两部中国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04期

3 刘云虹;;选择、适应、影响——译者主体性与翻译批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年04期

4 曾艳兵;;走向“后诺奖”时代——也从莫言获奖说起[J];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5 冯占锋;;从莫言获诺奖看文学翻译中的“随心所译”[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10期

6 谢天振;;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理论与实践[J];东吴学术;2013年02期

7 葛锐;李丽;;英语红学研究纵览[J];红楼梦学刊;2007年03期

8 李海琪;;难以译出的精彩——从霍译本《红楼梦》的熟语翻译看文化流失[J];红楼梦学刊;2008年02期

9 冯全功;;新世纪《红楼》译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基于国内学术期刊的数据分析(2000—2010)[J];红楼梦学刊;2011年04期

10 洪涛;;《红楼梦》译论中的孤立取义现象和“西方霸权”观念——兼谈霍译本的连贯和杂合(hybridity)[J];红楼梦学刊;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成军;翻译批评管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2 王治江,李瑾瑞;浅说翻译批评[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肖水来;再论翻译批评[J];咸宁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吴斌;浅谈新时期的翻译批评[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方灿;翻译批评:从印象到科学——浅谈翻译批评的科学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6 胡德香,熊秋香;文化翻译批评初探[J];语言与翻译;2004年04期

7 吴艾玲;内部翻译批评的三大视野[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5期

8 汤(笋口);翻译批评的理论思考[J];民族论坛;2005年06期

9 刘雪芹;翻译批评要有多维意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翁凤翔;翻译批评标准意义的新视角[J];上海翻译;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袁朝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价值中立、方法多元与翻译批评[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吕俊;;价值哲学与翻译批评学[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黄忠廉;;翻译研究的“两个三角”——以翻译批评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胡德香;;解读钱钟书的文化翻译批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志强;;言语语境特征分析、翻译及翻译批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张爱真;;论翻译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咸立强;;文学场域视野里的前期创造社翻译文学批评[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与郭沫若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8 陈福康;;茅盾对翻译理论的贡献[A];茅盾研究(第六辑)[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实习记者 傅小平;“新的译著精品太少了!”[N];文学报;2005年

2 王理行;出色的译作:既经得起读 又经得起对[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蓝仁哲;文学翻译的困境与出路[N];文艺报;2010年

4 何娅;版权贸易喜人 译著质量堪忧[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肖维青;多元动态翻译批评的建构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2 赵冬梅;五四时期的翻译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于连江;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4 张晓梅;翻译批评原则的诠释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冷惠玲;论译者风格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冯晓黎;帛书本《老子》四英译本的三维审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宁;中国翻译批评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潘倩;中国20世纪20至60年代翻译批评主体论述的回顾与评价[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崔英;综合性翻译批评新模式[D];山东大学;2007年

4 高宇征;动态多元的翻译批评标准探索[D];河北大学;2009年

5 方钱;翻译批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文娟;中国翻译批评现状及其文化思考[D];山西大学;2011年

7 胡伟;翻译批评:一场多边对话[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张文艳;翻译批评综合模式初探[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9 于超;从译作序言看翻译标准和翻译批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龙明慧;基于翻译过程研究的翻译批评模式[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62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762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7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