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阐释学角度论《水浒传》两个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
发布时间:2017-09-03 00:36
本文关键词:从阐释学角度论《水浒传》两个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
【摘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影响到译者对文本材料的选择,译者的翻译策略以及译者作品的翻译风格。然而,在传统的研究翻译里,译者主体性经常被忽略掉,学者们关注更多的是语言技能和翻译技巧,认为这些对作品翻译有更大的影响。近来,尤其是自“文化转向”以来,人们对译者主体性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了改变,译者主体性逐渐成了学者和翻译学科相关的研究的重点。 传统的翻译理论认为,作者占有权威地位,而译者只处于从属地位。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来,当代翻译理论如阐释学派、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和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认为,无论译者怎样试图隐藏自己,使自己不被别人看到,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以及品位都会对其翻译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换句话说,译者确实在翻译过程中具有主体性。主体性是一个哲学概念,指的是主体在对客体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外化。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优秀的译者,必须在自身主体性和自我约束之间寻求平衡点。 阐释学聚焦人对于文本的理解与阐释,翻译活动同样也涉及到对原文文本的理解。不同于对原文和译文之间的静态比较,阐释研究是将译文放在宏观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动态研究,同时译者的主体性也得以展现。阐释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扩展了翻译研究的范围,深化了人们对译者重要性的认识。由于受传统的中国诗学和美学影响,人们经常通过直觉来判断翻译的好坏,标准是主观的和印象主义的,鲜有人主观地、系统地分析翻译作品,多数翻译批评仍简单停留在文字层面上。本论文在阐释学理论框架内,以《水浒传》英译本为例,,探讨译者主体性问题。 本论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导言部分。它介绍了原文本的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材料收集,研究意义等。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水浒传》英文版本的研究现况;第二部分,介绍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状况。第三章是理论框架,介绍翻译研究中阐释学和译者主体性相关理论。首先,简单介绍阐释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然后,,具体介绍四个阐释学相关概念。最后,提出在阐释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第四章是论文的主要部分,以文本为例,从阐释学角度具体分析译者主体性的体现。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在翻译研究中,译者主体性研究对翻译批评研究和文学翻译研究有重要的意义。翻译过程中译者在享有极大自由的同时,其翻译行为也必须受到某些限制。优秀的译者必须寻求行使自身主体性和自我约束之间的平衡。从整体上看,《水浒传》的译者基本做到了这种平衡。
【关键词】:水浒传 阐释学 对比分析 译者主体性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ABSTRACT6-8
- 摘要8-12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2-16
- 1.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hui Hu Zhuan12-13
- 1.2 Research questions & the purpose of the thesis13-14
- 1.3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items collection14
- 1.4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4-16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6-23
- 2.1 Researches on Shui Hu Zhuan16-17
- 2.2 Researches up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17-23
- 2.2.1 A Review on Concepts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18-19
- 2.2.2 Subject and Subjectivity19-20
- 2.2.3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20-23
- Chapter Three Hermeneutics and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Studies23-32
- 3.1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Hermeneutics23-25
- 3.2 Some key hermeneutic concepts25-32
- 3.2.1 Historicity of understanding25-27
- 3.2.2 Prejudice27-29
- 3.2.3 The fusion of horizons29-30
- 3.2.4 Effective History30-32
- Chapter Four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s of Shui Hu Zhuan: A Hermeneutic Perspective32-61
- 4.1 Two Selected English Version of Shui Hu Zhuan32
- 4.2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32-35
- 4.2.1 Subjectivity in Pearl S. Buck’s version32-34
- 4.2.2 Subjectivity in Sidney Shapiro’s version34-35
- 4.3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of Shui Hu Zhuan35-61
- 4.3.1 Manifestation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he choice of the original text35-36
- 4.3.2 Manifestation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he Purpose of Translators36-38
- 4.3.3 Manifestation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Strategies38-43
- 4.3.4 Manifestation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Linguistic Aspect43-49
- 4.3.5 Manifestation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Cultural Aspect49-61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61-65
- 5.1 Conclusion61-63
- 5.2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63-64
- 5.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64-65
- References65-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梅;亦歌;;《水浒》英译三种比较研究[J];长江学术;2006年04期
2 许燕;;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的陌生化取向——试析赛译本成功的原因[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王妍;;从女性主义角度谈《水浒传》的翻译[J];黑龙江史志;2009年14期
4 杨世洪;;试论《水浒》人物绰号的美学意义[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5 魏琳;;《水浒传》英译本的比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赵亮;栾意敏;;目的决定策略-目的论视角下《水浒传》两个英译本的文化阐释[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潘群辉;贾德江;;《水浒传》两译本的粗俗语英译评析——以“屁”的翻译为例[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卢艳春;语用学与翻译——《水浒传》中粗俗俚语的翻译之管见[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魏莉;;《水浒传》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兼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李林波;对赛珍珠《水浒传》译本文化意义的再思[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本文编号:7818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781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