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傲慢与偏见》两个译本中达西态度资源翻译的评价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5 08:49
本文关键词:对《傲慢与偏见》两个译本中达西态度资源翻译的评价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评价理论 《傲慢与偏见》 态度资源 四字成语 漏译误译 文学翻译
【摘要】:20世纪90年代,,马丁(Martin)创立发展的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的扩展,是研究人际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出说话人的态度和立场。它包括三个子系统: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分级(Graduation)。近年来,它被应用于不同题材的文本研究中,但却很少应用于翻译研究。 本文通过应用评价理论的态度子系统,对简·奥斯汀(JaneAusten)的名著《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的两个中译本:王科一的译本(1996)和雷立美的译本(2001)中有关主人公达西(Darcy)的态度资源进行对比分析,试图通过分析说明: 1.作者在故事发展的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类型的态度资源,从而塑造了人物在不同阶段的性格差异。 2.译者对态度资源的翻译对重现原著人物形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译者对态度资源翻译策略选择的不同,影响着对人物的重现。 3.评价理论如何进行有效的翻译评估。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第二章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说明评价资源在翻译领域应用较少,第三章详细介绍了评价理论的态度子系统,第四章对原著及两译本、作者及译者进行介绍,第五章以评价理论为理论依据,对比分析了两中文译本,评估翻译质量。第六章总结全文。 本文采用了量化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译本进行评价分析。运用量化的方法,对三个阶段的评价资源进行统计,算出百分比。得出结果,原作者在第一阶段运用判断资源(judgment)多于其他两种资源,表明达西不符合当时社会人们的评价标准。他外表骄傲,不平易近人;第二阶段运用更多的是情感资源(Affect),用女主人公(Elizabeth)的喜恶来评价他,这一阶段,他们之间的误会达到顶峰,评价语言多是负面的,表明达西确实存在性格上的缺陷,但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他的隐忍,有涵养、有风度。第三阶段鉴赏(appreciation)资源用得最多。他们之间的误会已经消除,达西也克服了自身的缺陷,作者借伊丽莎白之口赞扬他近乎完美的性格。通过对原作的分析,对比两译文对评价资源的选用,从宏观上分析译文质量。 然后,笔者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对评价资源的不同表现形式、误译、漏译等导致的对人物性格的错误再现,从微观上评估译文质量。 通过研究,本文旨在证明评价能够成为有效的翻译评估手段,为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且应用量化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法拓展评价理论的应用范围。 当然,本文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笔者的主观性、分析材料的局限性、评价理论本身的不完善性等等。希望在以后研究中注意克服。
【关键词】:评价理论 《傲慢与偏见》 态度资源 四字成语 漏译误译 文学翻译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8-9
- ABSTRACT9-11
- 摘要11-15
-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15-20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5-16
- 1.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6-17
- 1.3 Research Questions17-18
- 1.4 Methodology18-19
- 1.5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9-20
- CHAPTER Ⅱ LITERATURE REVIEW20-27
- 2.1 Translation Studies on Pride and Prejudice20-23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Evaluation23-27
- 2.2.1 Studies on Evaluation Abroad23-24
- 2.2.2 Studies on Appraisal Theory at Home24-27
- Chapter Ⅲ THEORETICAL FRAMEWORK: APPRAISAL THEORY27-38
- 3.1 The Origin of Appraisal Theory27-28
- 3.2 An overview of Appraisal Theory28-30
- 3.3 Attitude in Detail30-38
- 3.3.1 Affect30-33
- 3.3.1.1 Classification30-32
- 3.3.1.2 Realization32-33
- 3.3.2 Judgment33-35
- 3.3.2.1 Classification35
- 3.3.2.2 Realizations35
- 3.3.3 Appreciation35-38
- CHAPTER Ⅳ PRIDE AND PRIJUDICE AND TWO CHINESE VERSIONS38-42
- 4.1 Jane Austen and her novels38-39
- 4.2 Pride and Prejudice39-40
- 4.3 Wang Keyi and His Version40-41
- 4.4 Lei Limei and Her Version41-42
- CHAPTER Ⅴ COMPARATIVE STUDIES ON ATTITUDINAL RESCOUSE OF DARCY42-71
- 5.1 Analysis of Fitzwilliam Darcy42-43
- 5.2 Sources of data collection43
- 5.3 Analysis from a Macro view43-54
- 5.3.1 The criterion of the study44-46
- 5.3.2 Analysis of Phase 146-49
- 5.3.3 Analysis of Phase 249-52
- 5.3.4 Analysis of Phase 352-54
- 5.4 Analysis in detail54-71
- 5.4.1 The change of realization of appraisal resources55-65
- 5.4.1.1 The reason of the change of the realization60
- 5.4.1.2 Four-word phrases better present the original appraisal meanings60-62
- 5.4.1.3 Non-four-word phrases better present the original appraisal meanings62-65
- 5.4.2 Errors in translating appraisal resources65-71
- 5.4.2.1 Mistranslation of the appraisal resources65-69
- 5.4.2.2 Missing translation of appraisal resources69-71
- CHAPTER Ⅵ CONCLUSION71-76
- 6.1 Major Findings71-73
- 6.2 Implications73-74
- 6.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74-76
- REFERENCES76-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军强;;评价理论视角下对小说《早秋》的积极话语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2 李战子;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问题[J];外语研究;2004年05期
3 张先刚;;评价理论对语篇翻译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7年06期
4 姜望琪;;语篇语义学与评价系统[J];外语教学;2009年02期
5 张德禄;刘世铸;;形式与意义的范畴化——兼评《评价语言——英语的评价系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6期
6 李发根;;评价的识别、功能和参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11期
7 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8 江晓红;批评话语分析的有效工具——功能语法[J];学术交流;2003年07期
本文编号:797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797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