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现状、困境与出路——文学语境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发布时间:2017-09-09 18:45

  本文关键词:现状、困境与出路——文学语境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语境 无边界性 相对主义


【摘要】:文学语境研究将哲学和语言学的语境理论运用到对象"文学"上。文学语境研究主要呈现为三种研究形态:文学语境的泛化研究、文学语境本质研究、艺术语境研究。泛化研究仅仅将文学语境作为一种"背景"或"环境"的替代名称;文学语境的本质研究处于零散和价值判断缺失的状态;艺术语境研究只是范围延展式的文化研究。所以,文学语境研究存在"无边界"和"相对主义"两大根本问题。笔者认为文学语境的相对性并不是一种激进的相对主义,而是一种温和的相对主义。文学语境在对于经典文学的价值判断上具有终极性。同时,文学语境的无边界化也只是表层的现象,其原因首先在于我们用经验性的认识去把握超经验的"总体"之物(无边语境),我们需要将自己的认识限制在可经验的范围之内(具体语境)。并且,文学语境所环绕的是核心概念而不是无明确主体指向的"语言",是有着确定作者的"文本",因而文学语境并非无边无际的范畴。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文学语境 无边界性 相对主义
【基金】:中央高校博士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SZYBS23 西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点建设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XWP——S0502
【分类号】:I0-02
【正文快照】: 语境研究从人类学界兴起,发展于哲学界和语言学界,到现在已经硕果累累,但是就文学研究来说,对语境的关注还处于起步阶段。正如罗伊所说“语境对于学科的重要意义和它长久以来就已经如此重要,人们却会很惊奇地发现在学科研究的历史上关于这个问题并没有给予关注”①。我国学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伊·M·迪利;范文艺;;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语境问题[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2 孙晓霞;;构建三层艺术语境研究模式[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云;;斯坦利·费什的阅读观与女性主义文本[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李海红;;建构主义翻译研究对读者主体的观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杨葆华;王丽萍;;中国影视理论的发展态势[J];电影文学;2010年01期

4 张文文;;从读者反应论解读大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5 王余光,许欢;西方阅读史研究述评与中国阅读史研究的新进展[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年02期

6 王健;;阅读的创造性想象对贫乏现实的医治——论堂吉诃德的阅读方式[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7 王玮;;费伦与费什读者观比较分析——以《灶神之妻》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8 林功成;关于语言、阐释和虚无主义——兼谈对《锦瑟》诗的解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黄忠;解读叙事诗《奥西曼提斯》中的艺术特色[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李翔;郭立锦;;论旅游翻译中的读者关照[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婷;纳博科夫英语小说的后现代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黄霞;《圣经》“诗歌书”的文学特色及其文本解读[D];复旦大学;2007年

7 孙晓霞;从混沌到有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陈颖;“对话”语境中的钱钟书文学批评理论[D];辽宁大学;2009年

9 李洁;琴声何处不悠扬[D];苏州大学;2008年

10 乐中保;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妮;论伊瑟尔的阅读理论及其深化[D];西北大学;2010年

2 周振琳;福克纳小说的叙事模式[D];南昌大学;2010年

3 谢丽娟;差异与汇通[D];河南大学;2011年

4 毛懿茵;跨越阐释的鸿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许炯;光晕消失:洛丽塔小说形象与视觉化形象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东雪;论沃尔夫冈·伊瑟尔的文本观[D];湘潭大学;2011年

7 曹萍;巴金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矛盾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8 皮艳华;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编选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李士军;费什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殷艳焕;基于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下的现代诗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占馥;要注重语境的理论研究[J];修辞学习;1996年05期

2 劳伦斯·格罗斯伯格;刘康;;对话:关键时刻的语境大串联[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弘;作为比较文学语境的文化诸观念[J];中国比较文学;1998年01期

2 侯翠霞;;文学语境中的时空关系[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赵慧平;;论文学活动的文学语境与历史语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隋欣卉;王伟;;“关系主义”与“相对主义”[J];社会科学评论;2009年03期

5 曾艳兵;论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体系[J];东方论坛;2005年03期

6 孔新苗;;艺术史教学中的“相对主义”策略——关于艺术史教学实践的一点浅见[J];齐鲁艺苑;2007年01期

7 潘水萍;;“戏剧”、“抒情诗”与“叙事文学”——多维视角下的“比较诗学”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肖家燕;庞继贤;;文学语境与人名隐喻的翻译研究——基于《红楼梦》英译文的个案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陈娟娟;白丽梅;;文学语境中隐喻的诗意效果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吴昊;;文学语境新论[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洪志;;文学批评的批判品格:失落与寻求[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建军;文学批评的绝对命令[N];文艺报;2007年

2 邓艮;跨文化阅读:抛开概念的积木[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贾奋然;本质主义与历史主义的悖论[N];文艺报;2001年

4 施战军;面对巨型话语的学术凝眸[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程勇;自主与多元[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牛学智;主体性问题与文学理想的当代处境[N];文艺报;2010年

7 实习生 傅小平;文学不应一味“审丑”[N];文学报;2005年

8 杜曦云;当代艺术的主要症结[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陈树义;文学批评的两个判断力[N];太原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杰;文学语境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徐亮;文学理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闫爱华;论文学阐释的限度[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燕;论文学翻译的模糊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陈峰;《田园的忧郁》之吴树文译本中语境与感情色彩的细微把握[D];吉林大学;2012年

4 周真真;Me→We-当代艺术创作心理探微[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5 刘国柱;贡布里希与波普尔[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珏;翻译研究:从接受美学到多元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琦;丑·审丑·丑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221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8221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e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