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理论视角下《红字》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语境理论视角下《红字》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摘要】:语境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翻译和语境息息相关。在翻译过程中,准确的理解原文和在译文中恰当的表达都离不开语境。翻译涉及原语和目标语在意义上的对等,而意义受制于各种语言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因此意义的对等就是两种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中功能的对等。因此,译者应尽可能复现原文的语境特征,并照顾译文的语境特征,从而最大程度传递原文语境的意义和功能。 《红字》是十九世纪杰出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小说以其思想性、艺术性近乎完美的谐和,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原文有着特定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因此要想在译文中复现原文的语境特征,传达正确的意义和功能,译者必须对原文语境特征进行详细而准确的分析。《红字》在国内的译介历史虽长,译本多,但《红字》的翻译研究却不多见,还没从语境角度对《红字》的中译本进行过比较分析。本文在批判性回顾了韩礼德语域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彭利元教授关于语境三要素的新观点,从语境特殊性的角度对比侍桁和姚乃强两个译本在宗教、文化、语气和修辞等方面是否再现了原文的语境。 最后论文指出,语境理论可用来分析探讨文学作品的翻译。在了解语境的一般性之外,更要关注语境的特殊性,从而提高译文的准确度。
【关键词】:语场 语旨 语式 《红字》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Abstract6-8
- 摘要8-11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1-15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1-13
- 1.2 Research objectives13
- 1.3 Research methodology13-14
- 1.4 Organization of thesis14-15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5-21
- 2.1 Studies on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Scarlet Letter from linguistic aspects15-17
- 2.2 Studies on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Scarlet Letter from non-linguistic aspects17-21
-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21-29
- 3.1 The concept of register21-23
- 3.2 Three metafunctions of language23-24
- 3.3 Realization of three metafunctions in contextual parameters24-26
- 3.4 A new perspective on contextual parameters26-29
- Chapter 4 Realization of Ideational Function in Field of Discourse29-38
- 4.1 Comparison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in religious discourses30-36
- 4.2 Comparison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in cultural discourses36-38
- Chapter 5 Realization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 in Tenor of Discourse38-51
- 5.1 Mood system38-39
- 5.2 Mood types i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wo Chinese versions39-44
- 5.2.1 Four mood types in The Scarlet Letter39-40
- 5.2.2 Comparison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Scarlet Letter40-44
- 5.3 Modality system44-45
- 5.4 Modal auxiliaries i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wo Chinese versions45-51
- 5.4.1 Modal auxiliaries in The Scarlet Letter45-46
- 5.4.2 Comparison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Scarlet Letter46-51
- Chapter 6 Realization of Textual Function in Mode of Discourse51-59
- 6.1 Thematic structure51-52
- 6.2 Cohesion52-55
- 6.2.1 Reference53
- 6.2.2 Conjunction53-54
- 6.2.3 Lexical cohesion54-55
- 6.3 Rhetoric55-59
- 6.3.1 The definition of rhetoric56
- 6.3.2 Comparison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Scarlet Letter56-59
- Chapter 7 Conclusion59-61
- Bibliography61-66
- Appendix 1 Dialogues between Prynne and Chillingworth in Chapter 1466-70
- Appendix 2 Dialogues between Prynne and Dimmesdale in Chapter1770-75
- Appendix 3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洁;;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看英语能力测试——谈语境在测试中的应用[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年02期
2 张岭;;语用语境与英语教学[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王宁;钟庆伦;;语境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4 刘竞进;蒋雯燕;;语境理论观照下文化负载词的英译[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9期
5 康勇;;语境理论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方宗祥;语境理论研究的多维思考[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郭纪玲;浅谈语境研究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刘婷婷;;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语境理论[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张倩;;语境——提高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基础[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杨晓红;;现代语境理论在古文释义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广京;;《沈葆桢评传——中国近代化的尝试》中译本序[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2 张娜;;语境与英语精读教学[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3 葛铁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简评《一千零一夜》中译本[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4 达生;;《明季党社考》中译本[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5 李宁;;戴着锁链跳舞:意识形态操控下的《南京浩劫》改写现象[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蔡有恒;;功能理论与语篇语体特征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绛;;评《中国的现代化》的名词翻译——兼及若干译本的译名问题[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8 梁素芹;曹杏;;韩礼德情景语境理论观照下的文学翻译——Oracles & Miracles及其中译本《“剩”贤奇迹》个案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9 邬郑;吕晓莉;晋耀红;;将HNC领域引入文本分类的尝试与探讨[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10 欧阳谦;;波兰尼的后现代知识观[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立彦;可怕的误译[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郑友仁;《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中译本指谬[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科学是什么?我们还没全搞明白[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4 谢蜀生;如此佳作 如此翻译[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青木;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N];中国文物报;2007年
6 肖鹰;我为何至今买不到《魔山》[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朱起煌;《世界能源展望2004》中译本正式出版[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王沛郁;1932年9月秘密印刷成书一册《资本论》早期中译本[N];山西日报;2005年
9 高峰枫;翻一翻西方学术的家底[N];东方早报;2011年
10 陈会鑫;《开发中国的天然气市场——能源政策的挑战》中译本举行首发式[N];中国石化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钦;经济制度的信仰基础[D];复旦大学;2008年
2 王静;梦想与现实[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冯维江;安全、不完全契约与国际规则[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4 刘润;日本财政重建的政治经济学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5 陈景彦;19世纪中日知识分子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刘高岑;语言、心智与世界[D];山西大学;2004年
7 毛增余;斯蒂格利茨与转轨经济学[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8 郭冠清;企业制度演进大纲[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9 李卓;公益诉讼与社会公正[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左振哲;员工本位的绩效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雪萍;从语境视角看《红字》的两个中译本[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崔琳娜;语境理论视角下《红字》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3 张志慧;评析《第二十二条军规》及其中译本[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莉明;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胡德勤;语境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栾娅妮;关于语境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何炫;[D];郑州大学;2010年
8 王宏敏;语境理论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娟;语境理论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彭爱芬;试论语境中文化负载词汇的表达方式[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23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923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