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从苏联归来》译本问题再补充

发布时间:2017-10-04 14:19

  本文关键词:《从苏联归来》译本问题再补充


  更多相关文章: 戴望舒 施蛰存 纪德 盛澄华 叶灵凤 定乐 学界同仁 译者名 北塔 广东教育出版社


【摘要】:正北塔先生近作《引玉书屋版〈从苏联归来〉译者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12期),论证了引玉书屋版的《从苏联归来》译者并非戴望舒、应为郑超麟这一问题。这一考证,阻止了多年以来的"戴译说"的继续以讹传讹,意义十分重要。文章也指出了我旧作中对相关说法的错误沿用。对此指谬,我十分感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戴望舒;施蛰存;纪德;盛澄华;叶灵凤;定乐;学界同仁;译者名;北塔;广东教育出版社;
【分类号】:H059;I046
【正文快照】: 北塔先生近作《引玉书屋版〈从苏联归来〉译者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12期),论证了引玉书屋版的《从苏联归来》译者并非戴望舒、应为郑超麟这一问题。这一考证,阻止了多年以来的“戴译说”的继续以讹传讹,意义十分重要。文章也指出了我旧作中对相关说法的错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庆芳;;拂去历史的沉沙——纪德的《访苏归来》与中国[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王文彬;戴望舒与纪德的文学因缘[J];新文学史料;2003年02期

3 北塔;纪德在中国[J];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02期

4 北塔;;引玉书屋版《从苏联归来》译者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路灵;;黑暗中果实的圆熟——论戴望舒后期诗歌[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邓俊能;;论《望舒草》的现代悲秋主题[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徐惊奇;;战时重庆《时与潮文艺》对法国文学的译介[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4 孙德喜;;论传记作家的智力结构[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林婧;;《深歌集》:把心撕碎了歌唱——洛尔迦诗歌中的深歌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03期

6 田光荣;;“为自己制最合自己脚的鞋子”——戴望舒《望舒草》无韵自由诗中的内在音乐精神[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许钧;;相通的灵魂与心灵的呼应:安德烈·纪德在中国的传播历程[J];江海学刊;2007年03期

8 郭思妍;;法国象征主义诗歌艺术手法在中国的移植和再创造——以李金发、戴望舒为例[J];考试周刊;2009年29期

9 戴海光;舒增付;;论戴望舒诗歌中的忧郁[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张晶晶;;悲壮的崇高 柔美的感伤——论戴望舒后期的诗歌创作[J];名作欣赏;2013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天红;中国现代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群;新月社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柴华;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姚晓萍;境界与精神[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园园;论戴望舒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亮;论纪德叙事性作品中的精神困境[D];江南大学;2011年

3 沈菲;戴望舒诗歌创作与其译诗的互文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4 谢群;论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象征派诗歌中的异国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长龙;传统与现代的对接[D];安徽大学;2005年

6 孙正军;冲淡闲适[D];安徽大学;2006年

7 潘淑娴;论安德烈·纪德的“纳喀索斯主义”美学观[D];暨南大学;2007年

8 张松滨;李金发与中国象征主义诗歌[D];南昌大学;2007年

9 崔敏;留守与突破:缪斯之魂的艰难求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曲筱鸥;融合与重构[D];山东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知免;;纪德和他的《刚果之行》[J];读书;1986年11期

2 邵燕祥;纪德的知音[J];读书;1995年03期

3 闻一;奥斯特洛夫斯基和纪德的恩怨 回眸苏联[J];读书;2001年02期

4 王文彬;戴望舒与纪德的文学因缘[J];新文学史料;2003年02期

5 严靖;;文本旅行中的情知纠结——谈戴望舒译纪德《从苏联回来》[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01期

6 吴怀东;;评王文彬《雨巷中走出的诗人——戴望舒传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文婷;;论波德莱尔诗歌翻译对戴望舒诗歌创作之影响[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2 叶永胜;;古典愁情与现代惊颤——《雨巷》与《给一位交臂而过的妇女》比较[J];中文自学指导;2009年03期

3 霍伟雄;;一处误译[J];读书;1983年02期

4 袁婷;;《独自的时候》与《泪水流在我的心底》比较[J];语文学刊;2006年10期

5 西渡;;翻译·创作·民族性[J];文学前沿;2002年01期

6 黄灿然;;粗率与精湛(下)[J];读书;2006年08期

7 邹建军,龙泉明;诗的表达策略:“在表现与隐藏之间”[J];青海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8 申欣欣;;现代西班牙汉译文学的译介策略[J];中国比较文学;2009年03期

9 洪素野;;直译、硬译与意译[J];读书;1980年04期

10 舒建华;北方口音的桑丘[J];读书;1995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龙泉明;经典的尺度[N];光明日报;2002年

2 蓝棣之;诗歌理论研究的拓展[N];文艺报;2004年

3 赵长征 龚刚;新诗:“新其形式”须是诗[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肖海珍;戴望舒的诗歌翻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申欣欣;建构 阐释 策略[D];河南大学;2007年

3 徐红艳;意象理论的输出和输入[D];兰州大学;2007年

4 王钰哲;20世纪30年代晚唐诗热的“现代性”新论[D];西南大学;2013年

5 Kalina Alina(阿丽娜);法国象征主义对李金发和马克西姆·瑞斯基诗歌影响的比较[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71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971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3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