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时期福尔摩斯在中国的译介
本文关键词:清末民初时期福尔摩斯在中国的译介
更多相关文章: 清末民初时期 福尔摩斯侦探小说 目的语中心论 社会背景 对中国小说的影响
【摘要】:清末民初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翻译高潮,大量的外国小说被引入中国。其中柯南·道尔爵士笔下以福尔摩斯为主要人物的侦探小说则成为清末民初翻译小说中最广为流传和最受欢迎的一个类型。本文主要对这一时期首次进入中国的福尔摩斯系列侦探小说的翻译情况作了一个较为详尽和系统的研究。 近些年来,翻译的研究开始渐渐向文化方向发展,尤其是翻译的“文化转向”为翻译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以往一些从纯语言学角度上难以解释的问题,在文化视角下,往往能迎刃而解;很多对一些翻译作品的偏见和误解,如果重新以一个文化的角度来视察,便可以得到一个全新的认识。以色列学者吉蒂昂·图里的描述翻译学和其中的目的语中心论便是翻译的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评判的翻译的好坏正误应该以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情况为中心,而不以是否忠实于原文为唯一的标准。笔者认为,清末民初时期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中的许多翻译现象均是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接受以及翻译在目的语国家的功能后而为之的。所以,本文将以图里的目的语中心论作为其基本理论框架。 本文首先介绍了清末民初时期福尔摩斯侦小说在国内出现的各种不同译本,各种译本的译者,出现年份,以及一些相关的历史信息。然后,作者分析了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在各种翻译小说中脱颖而出并大受欢迎的原因。这其中既有福尔摩斯侦探小说本身的一些独有的优势和特点,比如说简单易懂理解,题材吸引人等;同时,它的流行与当时的中国特殊社会文化背景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此外,小说地位的提升,小说的教育功能,新闻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迅速扩张,都为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在中国的流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接下来,论文的核心部分将通过目的语中心论,大量对比分析福尔摩斯原文和清末民初时期的译文,解读清末民初时期译文中各种独特的翻译现象的原因和背景,从而能对这一时期的译文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看法。通过这样的实例对比分析,一方面更明确地阐述了作者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证明的目的语中心论在分析清末民初时期福尔摩斯翻译小说中的实际可行性。 与此同时,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的翻译也对中国的小说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推进了中国自己的侦探小说的诞生,同时也给国内小说创作带来许多新颖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促使中国小说向现代小说时期发展。在这一部分,作者还重点介绍了程小青和他创作的一霍桑为主角的侦探小说。 最后,作者在此阐述了自己的论点,并通过目的语中心论对清末民初时期福尔摩斯的翻译小说做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清末民初时期 福尔摩斯侦探小说 目的语中心论 社会背景 对中国小说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Chapter 1: Introduction9-12
- 1.1 Period: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an Period9-10
- 1.2. Literary Genre: Detective Story10
- 1.3 Sir Conan Doyle and Holmes10-11
- 1.4 Objective of the Research11-12
- Chapter 2: Theoretical Basis12-17
- 2.1 Toury and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12-13
- 2.1.1 The Importance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12-13
- 2.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DTS13-14
- 2.3 Translation within a Target Oriented Framework14-17
- 2.3.1 Target-Oriented Approach15-17
- Chapter 3: Translation of Holm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an Period17-28
- 3.1. The First Appearance of Holmes in China17-19
- 3.2 The Flourish of Translating Sir Conan Doyle19-21
- 3.3 Special Features of Translation Detective Stories by Sir Conan Doyle21-22
- 3.4 Reasons for the Popularity of Sherlock Holm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an Period22-28
- 3.4.1 Special Features of Holmes Detective Story23-25
- 3.4.1.1. Easy to Understand23
- 3.4.1.2 Theme23-24
- 3.4.1.3. Characters24
- 3.4.1.4. Attractive Plots24-25
- 3.4.2 Social and Historical Factors25-28
- 3.4.2.1 The Status of Societ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an Period25-26
- 3.4.2.2 Promoted Status of Novel26
- 3.4.2.3 Development of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Business26-27
- 3.4.2.4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ies27-28
- Chapter 4: Special Phenomen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Holmes Detective Stories28-50
- 4.1 The Appliance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and Target-Oriented Approach in the Translation of Holmes detective stories28-29
- 4.2 Narrating29-34
- 4.2.1 Narrating Structure29-31
- 4.2.2 Environmental Description31-34
- 4.3 Sherlock Holmes’Image34-43
- 4.3.1 Personal Life35-38
- 4.3.2 Cocaine Issue38-40
- 4.3.3 Knowledge Range of Holmes40-43
- 4.4 Cultural Factors43-50
- 4.4.1 Different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43-44
- 4.4.2 Description on Women Characters44-47
- 4.4.3 Social Etiquette47-50
- Chapter 5: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nslation of Holmes Detective Stories50-56
- 5.1 Native Detective Stories50-51
- 5.2 Cheng Xiaoqing and His Chinese Holmes51-52
- 5.3 Writing Techniques.52-56
- 5.3.1 First Person Narrating52-53
- 5.3.2 Flashback53-54
- 5.3.3 Environmental Descrip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54-56
- Chapter 6: Conclusion56-58
- Bibliography58-60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60-61
- Acknowledgements61-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岗;;论清末民初新小说的文学生产史地位[J];唐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李建中;雷冠群;;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的对比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3 郭从杰;;清末民初阜阳人与长江防务[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陈钧;;20世纪20年代后的京韵大鼓音乐——《京韵大鼓音乐新论》(四)[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杨民康;;论佛教丛林制度与佛教音乐风格区的相互关系[J];艺术百家;2011年0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杝善PI;;香港地S@翻媜概l羀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江涛;刘璐瀛;朱怀球;;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initiation mechanism in metagenomes[A];第四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蒙晓虹;;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Sentence Pattern Clash in E-C Transl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4 梁雪霞;;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of the Tourist Attraction——A Case Study of Lingnan Shuixian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5 ;Customs and Festivals of Guizhou National Minorities and Transl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段袁冰;;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Criteria and Ideological Orient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7 符晓;;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al Names in Hong Lou Meng:A Comparison of Three Famous English Versions[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8 Alexis Nuselovici;;全球化环境下翻译的伦理与政治功能(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9 ;Chinese Subjectivity Analysis Using Bilingual Knowledge and Adaptation Technology[A];Proceedings 2010 IEEE 2nd Symposium on Web Society[C];2010年
10 李活雄;;从日本漫画的港日版本比较研究考察文化杂种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红梅 通讯员 胡世钦;白塔寺周边重现清末民初风貌[N];北京日报;2009年
2 记者 徐世庆;漳籍马来西亚学者王琛发教授到漳讲学[N];闽南日报;2010年
3 记者 赵晓林;经四路两处老建筑或将消失[N];济南日报;2010年
4 黄巧波 陈贤庆;清末民初时期中山地区禁毒概况[N];中山日报;2007年
5 记者 赵晓林;老建筑为城市增添独特文化韵味[N];济南日报;2010年
6 小易;带着翻译网上游[N];健康报;2002年
7 通讯员 张力邋城周记者 罗坚梅;石印本大众收藏正当时[N];杭州日报;2007年
8 晨欣;轩昂罗汉图 无花香自远[N];中国商报;2006年
9 记者 左丹邋通讯员 刘顺来 龚承平;省会首个历史文化街区太平街开街[N];湖南日报;2007年
10 陕西 万重;轻松实现界面无闪烁多语言切换[N];电脑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东;翻译伦理重构之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3 郑燕平;论全球背景下语篇翻译的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李虹;《红楼梦》诗词英译移情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曹志建;功能主义视角下软性法律外宣文本的翻译: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郑春汛;清末民初专科目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彭爱民;忠实于源语文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Xu Luomai;[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999年
9 韩庆果;整合文本性的翻译规范理论初探[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CHEN SI;[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1年
2 朱运枚;操纵理论和儿童文学中译[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祁芝红;文体意识培养与翻译能力提高的教学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4 张戌敏;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视阈下的《黄帝内经·素问》翻译[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华裕涛;意识形态对英译《水浒传》的操纵[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6 王志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顾晓禹;基于“三美”理论的《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诗歌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戴丽萍;[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Li Jing;[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1年
10 王丹;《英雄》的归化:中文电影字幕英译的文化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84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984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