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留美幼童——洋务运动中被遗忘的译者群体
本文关键词:大清留美幼童——洋务运动中被遗忘的译者群体
更多相关文章: 洋务运动 大清留美幼童 翻译史 容闳 黄开甲 蔡廷干
【摘要】:作为中国首批官派的留学生,留美幼童的命运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紧密相连,也与中国传统翻译观和清朝岭南地区的翻译活动密不可分。本文以幼童在清末民初的译事活动为主线,以容闳、李鸿章、唐廷枢等人对幼童的影响为辅线,集中观察以下几个具体问题:幼童冒险赴美是否受到当时翻译活动的影响?幼童在留美期间如何培养翻译能力?幼童回国后为何并且如何从事翻译工作?幼童的译者身份为何会被遗忘?在尝试回答上述问题的同时,本文兼佐证相关史料与文本,钩沉留美幼童作为译者的身份与困境,为当今译学研究提供历史的借鉴作用。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关键词】: 洋务运动 大清留美幼童 翻译史 容闳 黄开甲 蔡廷干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中国近代史进程中,“1861-1901年的洋务运动即是一场近代化运动”(夏东元,2010:1)。在翻译史研究中,已有洋务派翻译主张的评述,认为“尽管洋务运动失败了,虽然洋务派具有不可救药的局限性与反动性,但是他们重视翻译、提倡学习外国的见解还是值得肯定的”(陈福康,200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士奎;;蔡廷干和《唐诗英韵》[J];名作欣赏;2012年33期
2 潘向明;;留美幼童撤回原因考略[J];清史研究;2007年02期
3 陈岱荪,季羡林,,张岱年,业治铮,陈荣悌,茅家琦;留学生是中国近代化的报春鸟[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虹;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改组中国银行原因探析[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2 谭树林;;也谈晚清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的原因——以李鸿章对幼童留美计划的态度转变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3 欧阳跃峰;唐廷枢:中国第一位近代企业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刘爱新;近代买办与中西经济交往[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徐伟民;;中国近代化的滥觞——曾国藩与容闳安庆会晤的历史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吴羽;;买办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4期
7 李婧;;法学构建进程中的近代银行法[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8 杨宇辰;杨艳春;;20世纪前期买办阶层职业收入分析——以行业为视角[J];北方论丛;2009年05期
9 沈燕清;;清代海外游历笔记中的华侨社会[J];八桂侨刊;2005年05期
10 周红;教育救国思想与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J];图书与情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翟广顺;;容闳与晚清幼童出洋“教育计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左燕青;;浅析商务口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马鸿谟;;近代中国城乡经济改组初探[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4 本野英一;简柏惃;丁日初;;19世纪60年代上海买办登记制度的挫折和出口贸易体制的改变——以怡和洋行的活动为中心[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5 易惠莉;;近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家精神建立之困境——以招商局并购旗昌轮船公司为个案考察[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6 张振国;翟海峰;;对重刑的一个历史透视[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少辉;上海金融中心法制变迁及决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5 张丽丽;清代科举与诗歌[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明贵;自由主义思潮与新文学现代性品格[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增国;近代中医学校教育史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卢志宏;新时期以来翻译文学期刊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郭兰英;“适者生存”:翻译的生态学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刘庆雪;跨学科视角下的口译交际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一隽;从目的论看清代重大事件中口译员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增然;图式理论对汉英口译中文化负载词处理的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巧英;释意理论观照下的新闻发布会口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梁永康;“西学东渐”与晚清经济思想的近代化(1860-1911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金玲;权力操控下的蒙古文翻译[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张晓丽;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谈口译质量的提高[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沈霍芝;近代中国实业家宋则久基督教信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原付川;晚清《西国近事汇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王冬梅;国民政府时期的县银行研究(1940-1949)[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史志敏;清末刑罚的近代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妙珍;中国最早的百名官费留美学生[J];上海档案工作;1994年03期
2 李志茗;“留学界之大敌”吴嘉善的再评价──兼析容闳与吴嘉善之冲突[J];史林;1994年03期
3 朱徽;唐诗在美国的翻译与接受[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石建国;;蔡廷干:民国军人外交家[J];世界知识;2008年24期
5 赵立彬;冯丽萍;;蔡廷干与清末民初政局[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王丽娜;;中国古典文学在世界各国翻译出版系列研究 唐诗在世界各国的出版及影响(下)[J];中国出版;1991年04期
7 王雅戈;侯汉清;;我国第一部语词索引《老解老》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真惠,陈卫国;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西学翻译对比研究初探[J];昌吉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吴娟;;科学发展观与中国译学理论发展的融合——中国古代至1983年翻译理论调查研究[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11期
3 许钧;朱玉彬;;中国翻译史研究及其方法初探——兼评五卷本《中国翻译通史》[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6期
4 熊兵;;探寻西方翻译史的发展轨迹——《翻译史读本——理论与实践》评述[J];中国翻译;2008年05期
5 常丽丽;;翻译史上的译者——译者主体性的彰显之路[J];考试周刊;2011年16期
6 谭爽;谈中国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文军;胡庆洪;;中国翻译史研究:回眸与前瞻[J];上海翻译;2007年03期
8 谈清妍;;论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J];咸宁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秋生;郭瑞;;1949年前的哈代诗歌翻译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10 胡志国;;学者眼光与译家技艺的交汇——论赵毅衡的诗歌翻译[J];当代文坛;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恩冕;;应当重视翻译史的教学与研究[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四期)[C];1997年
2 刘祥清;;中国翻译地位的历史演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黄琼英;;鲁迅语言观与翻译策略关系初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傅惠生;;《翻译学导论》框架思考与设计[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吕佳擂;任东升;;如何确定翻译家的国别归属[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高晓芳;;指称外语的词语演变及其原因[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高卫华;;“洋油”:一种另类的外来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廖七一;;翻译研究学科发展概况(2006)[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景端;;译书与译德[A];福建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9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丁青;曾东京;;论翻译学词典的检索系统——兼评国内外五大译学词典的检索系统[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景端;翻译行业的“百科全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蔚蓝;中国翻译历史的寻绎和综括[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唐瑾;《中国翻译通史》演绎翻译三千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4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向远;改变东方古典文学相对萧条局面[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张柏然;发展中国的译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6 董强;翻译是一门手工艺[N];人民日报;2005年
7 缪迅;我国大陆首批翻译学博士“出炉”[N];文学报;2008年
8 记者 王觅;老一辈翻译家为文学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值得尊重[N];文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玉;浮出翻译史地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易经;试论翻译学体系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全红;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高黎平;传教士翻译与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贺爱军;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D];苏州大学;2012年
6 杨丽华;林纾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尹延安;传教士中文报刊译述语言文化研究(1815-1907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徐艳利;翻译与“移情”:共产主义视角下的翻译主体建构[D];河南大学;2012年
10 方薇;忠实之后:翻译伦理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卓;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冯欣;俄罗斯翻译理论史及其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顾忆青;翻译史视野中的报纸副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魏清巍;论译者伦理[D];大连外国语学院;2007年
5 索朗;汉藏数学翻译初探[D];西藏大学;2009年
6 陆铭芝;多元视角析中国近现代经济文献翻译史[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7 卢华国;翻译研究的内部历史和外部历史[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林伟清;从勒弗维尔翻译理论的文化视角解读严复和庞德翻译中的背离[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盛一隽;从目的论看清代重大事件中口译员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张玉红;论译者对译语读者的关照[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35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035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