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语言及物性的构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10:03

  本文关键词:语言及物性的构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及物性 动词 宾语 构式 等级性


【摘要】:及物性是语法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动宾关系又是及物性问题最基本的关系。语言的及物性问题既涉及结构和语义因素,又涉及话语和语用因素。综观近期国际语言学界有关及物性的构式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以下几点:1)及物性是整个句子结构的整体属性,是一种构式现象;2)宾语既是动词的宾语,又是整个构式的宾语;3)构式的及物性具有等级性,各及物性等级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4)及物性既是一种语法现象,也是一种语用现象;由语用现象变为语法现象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关键词】及物性 动词 宾语 构式 等级性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汉语句法与语义及语用的互动研究”(编号:12BYY091)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动词标示不足现象的动态研究”(编号:12YJA740079)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1.引言及物性(transitivity)是语法研究的核心概念,动宾关系又是及物性问题中最基本的关系。语言的及物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既涉及结构和语义因素,又涉及话语和语用因素。及物性的重要性与复杂性使其成为近十年来国际语言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仅以transitivity为主题的国际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继懋;;试谈“飞上海”等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J];中国语文;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勇;;Vi+NP的多维解释[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2 李华勇;;Vi+NP构式的认知分析——以去范畴化理论为指导[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3 陈翠竹;;“吃食堂”的生成原因语用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4 陈翠竹;;也谈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王宇波;;“句管控”下的短语组配原则[J];汉语学报;2010年04期

6 徐靖;;“移动样态动词+处所宾语”的语义功能[J];汉语学习;2009年03期

7 孙天琦;;谈汉语中旁格成分作宾语现象[J];汉语学习;2009年03期

8 孙天琦;;现代汉语宾语选择问题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2011年03期

9 唐依力;;“动词+处所名词”结构的词汇化机制及语境依赖度[J];理论月刊;2011年11期

10 徐靖;;汉日移动表达方式对比研究[J];外语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金圈;汉语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偏正性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7 李杰;不及物动词带主事宾语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高肃秦;阿拉伯语语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曹火群;题元角色:句法—语义接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任永军;先秦汉语的意合语法及其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学鹏;中文V+O~P结构的认知语用阐释[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2 金平;基于(V+N_1)+N_2、NV、AN的考察看其句法结构演变的语义基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黎明;俄汉语SVO结构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杨晓微;俄语“动词—客体”语义构造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刘光婷;现代汉语形容词带宾语情况考察[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许海燕;述宾结构的构式意义及其对相关句法现象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9年

7 吕为光;现代汉语准及物动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凯;状语提升的认知理据[D];湖南大学;2009年

9 唐瑶;对汉语Vi+NP结构的认知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张丛瑶;现代汉语双宾语句式研究[D];天津外国语学院;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蓓蓓;;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虞美人》的及物性特征[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2 李挺;;叙事篇章中存现句的前后景转化[J];当代修辞学;2010年06期

3 李劲荣;;指宾状语句的功能透视[J];中国语文;2007年04期

4 彭雪华;;情绪隐喻的取象与文化认知[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宋煜;;关于形式动词的及物性考察[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徐德凯;杜博玉;;论非语言交际与文化[J];教书育人;2006年05期

7 李晓东;;谈“好好X”句[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姜琳;;中文房地产广告的及物性系统探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10期

9 央泉;陈忠平;;语篇连贯的及物性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毛现桩;;功能视角下汉语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翠菊;;从及物性角度看汉语无定主语句[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力霄;中美领导人新年贺词的及物性对比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2 王金锁;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对英汉语篇及物性特征的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3年

3 陈丽蓉;心理动词的非范畴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潘婷婷;心理谓词的语法编码及其语义基础[D];南昌大学;2013年

5 敖敦通拉嘎;《内蒙古日报》(蒙文版)的蒙古语体育新闻语篇的及物性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周娟;汉语同语小句X是X的概念功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7 杨卓;现代汉语被动句在叙事语体中的分布模式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02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02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d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