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音辨书中“假借”的性质——以《问奇集》和《音同义异辨》为例
本文关键词:明清音辨书中“假借”的性质——以《问奇集》和《音同义异辨》为例
【摘要】:明清音辨书中常见"假借"这一术语,其涵义和性质与"六书"之假借并不相同,与今人的假借理论也有差异,或指"六书"之假借,或指形体讹误,或指音变构词。本文通过对明代张位《问奇集》和清代毕沅《音同义异辨》二书中"假借"的考察,认为明清时期音辨书中的"假借"不过是一种术语借用,有其特定的涵义。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明清音辨 假借 性质 术语借用
【分类号】:H114
【正文快照】: 假借,作为“六书”之一,对其评价历来褒贬不一。如唐兰在其《中国文字学》说:“‘假借’照理说是很容易讲明白的,许叔重所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解释得很好。可惜他把例举错了。他所举‘令长’二字,只是意义的‘引申’,决不是声音的‘假借’。像:‘隹’字为鸟形的借为发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继如;漫谈通假字的义界[J];教学与进修;198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宗汾,刘静华;基于声音的修辞[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2 孙中运;《三千未释甲骨文集解》求疵五则[J];古汉语研究;2001年03期
3 董性茂;;假借写词法的思考[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9年03期
4 续红伟;;论词的偶发义的性质[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张继矿;对外汉语教学的几个问题[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6 赵焕梅;;留学生电力教育中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要求[J];中国电力教育;2005年S1期
7 郭沈青;;陕南中原官话的性质与归属[J];语文研究;2006年04期
8 彭福荣;;论大学语文的性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9 顾围;;“寤生”小议[J];文教资料;2009年18期
10 余红兵;;论语言符号与文字符号的性质和功能[J];文教资料;2009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荣馨;;论功能域的概念[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汉林;石城话语音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海洋;惯用语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3 宋英智;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4 唐艳;基于语法化理论的现代汉语词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娟;联绵词考源和性质探讨[D];西南大学;2009年
6 温素平;“不是我VP”类话语标记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新军;语法化中的重新分析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莹;从“修饰语+代词”结构看代词的性质和功能[D];河南大学;2009年
9 康晓玲;试论通假字[D];山西大学;2005年
10 翟超群;《说文通训定声》假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215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215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