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基于语义范畴关系的汉英心理活动动词分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2 04:28

  本文关键词:基于语义范畴关系的汉英心理活动动词分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心理动词 思考类动词 分类 范畴


【摘要】:本文采用实证方法,对选定的77个汉语和80个英语心理活动动词,分别在108名中国大学生和109名美国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依据动词的语义在横纵二维标度上的对应值,对两种语言的心理活动动词归类。在此基础上,运用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分析思考类动词的集中区域,考察广义和狭义范围的思考类动词。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活动动词分为9类:思考类、回忆类、想象类、推测类、判断类/评价类、通晓类、筹划类、感觉类和注意类。9类心理活动次范畴之间,某些相距较近,甚至有交叉现象。范畴内的边缘成员是造成范畴交叉现象的重要原因。正是这些边缘成员的存在,使得心理活动动词的分类趋于复杂,难以决断。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关键词】心理动词 思考类动词 分类 范畴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汉无定名词短语的语义特征研究”(08BYY004) 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留学生汉语特殊句式多元发展模式的实证研究”(13B124)
【分类号】:H314.2;H136
【正文快照】: 0.引言国外有学者(Palmer 1974;Quirk et al.1972;Biber 1988)把表示大脑活动的认知性动词称为内隐动词(private verb),这些动词表征那些不易被公众所察觉、只有说话者本人才能意识到的状态或行为。内隐动词可以表示智力、情感态度、知觉、身体感觉等,根据研究目的不同,有的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利芳;;现代俄语中一般评价的语义范畴化[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陈富国;多维标度法的理论与方法[J];心理科学通讯;1990年04期

3 周有斌;邵敬敏;;汉语心理动词及其句型[J];语文研究;199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庆倩;;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内部时间结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刘开骅;;选择问句疑问语气词脱落的历时轨迹与内在动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袁卫华;;《五灯会元》中带语气副词的测度问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陈勇;名词谓语句研究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周四贵;;《马氏文通》的介词理论及其发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甘智林;“V+一下”格式的歧义现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胡德明;;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不是”的性质和语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熊仲儒;;汉语等同双宾句与等同范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家煊;;“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陈昌来;;特殊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庞文斌;张国煊;曹恬;;基于规则和统计的汉语浅层句法分析的研究[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6 刘鹏元;;询问式搜索请求的模式分析[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周丽娟;张坤丽;袁应成;昝红英;;基于规则的现代汉语连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现云;王丹;;英语“have+VP”与汉语“有+VP”对比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9 武宏琛;;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研究述评[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张月;;“来着”的词性及语法化、主观化[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淼;最简方案下附加语的移动合并及其位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林琳;“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师璐露;《国语》语言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崔显丽;《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C·H·Coombs;陈舒永;;心理量表[J];心理学动态;198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秀梅;;谈汉语的心理动词[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2 祁庆倩;;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内部时间结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韩卢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心理动词研究[J];青春岁月;2011年04期

4 傅满义;;“进行”“感到”不一样[J];咬文嚼字;2006年11期

5 王明华;“心里动词+NP+VP”结构的探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6 张京鱼;汉语心理动词及其句式[J];唐都学刊;2001年01期

7 张积家;陆爱桃;;汉语心理动词的组织和分类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张晶晶;;《论语》心理动词简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9 苗守艳;;《列子》心理动词意义分析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刁晏斌;;试论“程度副词+一般动词”形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巧明;周志军;李培峰;;中文邮件语料库建设及其分类研究[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亮;陈肇雄;黄河燕;;基于ontology的问答系统问题分类研究[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尹绍华;;浅谈羡余成分造成的语病[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晓琪;章欣;;“据……看/说”及其相关格式[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虹;;谈“V来V去”[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慧玲;宋柔;戴伟长;;汉语文本按语体分类的研究[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晓玲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破解语言分裂的时间深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吴娟娟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留学生与本族人汉语程度副词使用情况浅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平;古汉语心理动词词义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兰佳睿;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量性特征[D];复旦大学;2008年

3 汪梦翔;对象格语义范畴及其相关语法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鞠彩萍;《祖堂集》谓语动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崎川隆;宾组甲骨文字体分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张瑞朋;现代汉语书面语中跨标点句句法关系约束条件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吴立红;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组合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王晓凌;论非现实语义范畴[D];复旦大学;2007年

9 张占山;语义角色视角下的谓词同义词辨析[D];厦门大学;2006年

10 杨作玲;上古汉语非宾格动词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井玉;汉语双宾语结构分层分类新探[D];重庆大学;2007年

2 梁冬梅;《世说新语》心理动词语义语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武艳茹;《容斋随笔》心理动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萍;《史记》中心理动词的语法、语义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郝薇;心理动词的语义与句法特点及偏误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玉楠;爱恨类心理动词汉英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朱丽娟;基于配价理论的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8 黄馨仡;《徐霞客游记》情绪心理动词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9 苍黎黎;《动词用法词典》中心理动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10 周芷如;中韩心理动词构句特点的对比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30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30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6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