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2 05:18

  本文关键词: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圣谕广训》 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 词汇教学 语法教学


【摘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英国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传教士鲍康宁(Frederick William Baller,1852—1922)《圣谕广训》英译本(The Sacred Edict,1907)。《圣谕广训》是清朝的大众读本,在当时广泛用于宣讲,语言通俗易懂。鲍康宁根据西方二语学习理论对其编译,发挥这本书语言和文化的长处,将其作为内地会传教士学习汉语的阅读、文化教材,在当时广受欢迎。第一章绪论,说明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和文献语料来源。第二章介绍鲍康宁与《圣谕广训》英译本,首先考述《圣谕广训》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渊源,分析该书特点以及倍受传教士关注的原因,梳理《圣谕广训》的西文版本及其流传;其次分析和整理鲍康宁的生平及其著作流传,并对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的编写背景、版本以及编排体例做整体概述。第三章对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中的词汇进行整理和研究,统计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词汇概况,选取书中的文化词语和固定用语进行分析,总结鲍康宁在编译过程中重点讲解和扩充的词汇,最后总结鲍康宁在编译该书时的词汇观,并对其作出评价。第四章是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中的语法教学研究,主要通过与鲍康宁《英华合璧》中的语法教学进行对比,重点研究两书中的代词、量词、形容词小品词“的”、被动语态的表达方法及“把”字句的教学,进一步探究《圣谕广训》英译本在当时广为流传的原因。第五章对该书进行总体评价,总结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揭示出该书的价值。
【关键词】:《圣谕广训》 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 词汇教学 语法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研究对象及其意义11-12
  • 1.1.1 研究对象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8
  • 1.2.1 关于英国传教士汉学研究12-14
  • 1.2.2 关于鲍康宁的研究14-15
  • 1.2.3 关于《圣谕广训》的研究15-18
  • 1.3 理论、方法及文献来源18-20
  • 1.3.1 研究理论与方法18-19
  • 1.3.2 文献来源19-20
  • 第二章 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概述20-31
  • 2.1 历史渊源20-22
  • 2.1.1《圣谕广训》及其白话文版本的出现20-21
  • 2.1.2《圣谕广训》的西文译本21-22
  • 2.1.3 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的研究价值22
  • 2.2 鲍康宁与《圣谕广训》英译本22-31
  • 2.2.1 鲍康宁生平及其著作22-26
  • 2.2.2 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介绍26-31
  • 第三章 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词汇研究31-45
  • 3.1 文化词语分析31-38
  • 3.1.1《圣谕广训》中的文化词语分析32-35
  • 3.1.2 鲍康宁对文化词语的注释和补充35-38
  • 小结38
  • 3.2 固定用语分析38-43
  • 3.2.1 四字格39-41
  • 3.2.2 俗语41-43
  • 小结43
  • 3.3 本章小结43-45
  • 第四章 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语法研究45-81
  • 4.1 代词47-54
  • 4.1.1《圣谕广训》代词概述47-48
  • 4.1.2《圣谕广训》英译本中的代词教学48-54
  • 小结54
  • 4.2 量词54-60
  • 4.2.1《圣谕广训》量词概述54-55
  • 4.2.2《圣谕广训》英译本中的量词教学55-57
  • 4.2.3 与《英华合璧》的配套教学57-59
  • 小结59-60
  • 4.3 形容词小品词(Adjectival particle)“的”60-67
  • 4.3.1《圣谕广训》英译本中“的”的教学61-64
  • 4.3.2 与《英华合璧》“的”的教学对比64-66
  • 小结66-67
  • 4.4 被动语态的表达方法67-73
  • 4.4.1《圣谕广训》“被”字句概述68
  • 4.4.2《圣谕广训》英译本中被动语态教学68-71
  • 4.4.3 与《语言自迩集》被动语态教学对比71-73
  • 4.5“把”字句73-77
  • 4.5.1《圣谕广训》中“把”字句概述73-74
  • 4.5.2《圣谕广训》英译本中“把”字句教学74-76
  • 小结76-77
  • 4.6 本章小结77-81
  • 第五章 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评价81-86
  • 5.1 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的成功之处81-83
  • 5.2 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的不足之处83-84
  • 5.3 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的价值84-86
  • 参考文献86-91
  • 致谢91-92
  • 附录92-113
  • 附录一:《圣谕广训》西文译本简述92-97
  • 附录二:鲍康宁生平记事年表97-99
  • 附录三:鲍康宁《圣谕广训》英译本、《圣谕词汇集》、《英华合璧》书影99-111
  • 附录四:中国内地会老照片111-113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1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中;肖素英;;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来源问题研究[J];北方论丛;2008年03期

2 石定栩;;“被”字句的归属[J];汉语学报;2005年01期

3 谢智香;;论现代汉语口语词的特点[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张泓;;《阅微草堂笔记》对《圣谕广训》的阐绎[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张西平;;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研究[J];清史研究;2009年02期

6 李泉;;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2期

7 杨慧玲;;明清时期西方人汉语学习史的开篇之作——评《西方人早期汉语学习史调查》[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3期

8 夏凤梅;;原本《老乞大》口语词简释[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6期

9 丁勇;;《元典章》的被字句[J];孝感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孙萌;;浅析《老乞大》和《朴通事》对早期对外汉语教学的贡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桔;《语言自迩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路遥;美国传教士教育家卜舫济《上海方言教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余桂林;《现汉》四字词语的分类及其特点[D];厦门大学;2002年

3 董晓慧;《千字文》教材模式及教学意识流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任彩和;《红楼梦》中被字句英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温利燕;微席叶《北京官话:汉语初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30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30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2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