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统计的高级阶段非汉字文化圈学生作文正误字对比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语料库统计的高级阶段非汉字文化圈学生作文正误字对比分析
【摘要】:本文选取了"非汉字文化圈学生错别字数据库"中586篇汉语水平考试(高等)作文语料,在对错字、别字和不规范字进行标注后,分别统计了语料中正字、错字、别字、不规范字的使用频次;通过一系列对比分析,初步得出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汉字使用情况及其常用字和高频错别字等信息。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批准号:11CYY02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09JBT16)资助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一引言汉字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近年来,对外汉字教学与研究领域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据徐茗(2010)、王骏(2011)对这些研究成果的统计,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国学生错别字的归类及汉字习得过程的分析,较少涉及学生正误字的统计与对比分析;多数研究局限于研究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茗;;近十年我国对外汉字教学文献分析——以《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和《语言文字应用》为中心的考察[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王骏;;外国人汉字习得研究述评[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民;汉字字形形式化描述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姝;;初级阶段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字感”的培养及汉字教学[J];长江学术;2013年01期
2 罗宇;;美国大学初级汉语教材汉字的选取与呈现[J];海外华文教育;2013年02期
3 徐茗;孙玉珩;;韩国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及其成因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4 沈佳懿;;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汉字教学困难的原因分析[J];青春岁月;2014年01期
5 张麦库;林民;黄含泉;;基于统计的笔段网格字形笔画曲线美化方法[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2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玲;汉字构形阐释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探讨[D];安徽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庆;面向汉字教学的错字处理工具设计与实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树君;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对外汉字教材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史亿莎;试论白乐桑的“法式字本位”教学法[D];南京大学;2012年
4 胡樱馨;初级阶段汉字联想教学法教学效果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项晨辰;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汉字教学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刘怡;从中级阶段留学生的汉字书写偏误谈汉字教学[D];复旦大学;2012年
7 黄含泉;手写字到笔段网格字形的规整化处理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8 蒲奕冰;初级中亚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调查分析及对策[D];西北大学;2012年
9 臧婷;“部件教学法”在汉字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Khaliunaa(海伦);基于部件教学法的蒙古大学初级阶段汉字教学设计[D];山东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正宇;外国留学生形符书写偏误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何明,匡燕玲,李小龙,黄铮,陈祖荫;页面描述语言Postscript及其转换程序[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3 朱志平,哈丽娜;波兰学生暨欧美学生汉字习得的考察、分析和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4 宫蓉蓉;;基于SVM的手写体相似汉字识别[J];电脑与信息技术;2008年04期
5 陈良育,曾振柄,张问银;汉字构形分析与识别[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丁晓青;汉字识别研究的回顾[J];电子学报;2002年09期
7 蔺志青,郭军;贝叶斯分类器在手写汉字识别中的应用[J];电子学报;2002年12期
8 施正宇;外国留学生字形书写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0年02期
9 黄卓明;从“图式”理论角度谈留学生的汉字学习问题[J];汉语学习;2000年03期
10 李宇明;中国现代的语言规划——附论汉字的未来[J];汉语学习;2001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景景;韩国和欧美学习者汉字识别中的加工策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龙海;金镇容;;汉字文化圈化——东亚信息操作系统展望[J];未来与发展;1998年01期
2 冯天瑜;汉字文化圈论略[J];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02期
3 褚良才;中外古代军语的比较研究——兼论对“汉字文化圈”的新认识[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王能宪;;汉字的魅力——评八集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J];艺术评论;2009年06期
5 刘启文;王进军;;图画的汉字 汉字的图化——浅谈汉字的视觉化[J];飞天;2010年16期
6 铃木修次;曲翰章;;汉字的特征[J];当代语言学;1986年01期
7 陈辽;汉字文化圈内的域外汉文小说[J];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03期
8 丁涵东;汪哲嗥;朱吉虹;;二十世纪初汉字的危机[J];新西部;2010年12期
9 解正明;;后现代语境下的汉字新比较优势[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詹克明;;“○”兮,归来![J];散文(海外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海宽;;关于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中文化关系的发展[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2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3 李广瑜;;当前汉语国际化的机遇、挑战及对策[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4 陶思炎;;略谈中国传统节日的困境与机遇[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日本友人 中川绅介;学汉语让我与人交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2 中川绅介 (日本);心与心的交流[N];人民日报;2010年
3 汪晖;中国:跨体系的社会[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王黎黎;文化如水 润物无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5 詹小洪;“韩流”与“汉流”[N];北京日报;2004年
6 记者 张雯婧;外国人汉语说得如何将有统一国家标准[N];天津日报;2009年
7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教育处;韩国加大汉字教学力度[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蒋春红;中外诗学的碰撞融合[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走出去” 道阻且长[N];中国文化报;2004年
10 记者 张平阳 通讯员 雷小毓 实习生 邸燕燕;古城应走个性化之路[N];西安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继红;汉字文化圈西夏文、女书书法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黄晓颖;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敬;韩国汉语传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4 陈凤川;《文明论概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宁;非汉字文化圈初级综合课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森;基于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谦语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月;从汉字文化圈国家母语文字与汉字的关系看对外汉字教学的针对性[D];云南大学;2010年
4 谭宏;汉字教学中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字感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娜;浅析非汉字文化圈汉字学习障碍[D];西北大学;2012年
6 胡慧芬;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洁冰;基于“部件核心织网法”的非汉字文化圈零起点学生趣味性汉字教学初探[D];山东大学;2012年
8 胡予宸;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之中国书法学习动机比较[D];浙江大学;2011年
9 彭程;近代和制汉语的产生及对汉字文化圈内其它语言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琪;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汉字教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44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44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