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没有”到“有木有”
本文关键词:从“有没有”到“有木有”
【摘要】:"有没有"经语流音变演变为"有木有",句法位置后移至句末且多独立成句,命题态度由一般疑问变为具有肯定性倾向,语用功能也由提问变成寻求共鸣,这是由语言的省力原则、"有"句法特点的变化以及"有木有"出现的语境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分类号】:H136.4
【正文快照】: “七天都加班的孩子伤不起啊有木有!”网络流行语“有木有”表达说话者寻求共鸣的强烈愿望。作为“有没有”的网络变体,“有没有”有其独特句法特点语用义。一、语音变化语流中连着读的音素、音节和声调,由于受临近音、语速及声音高低强弱等等音素的影响,发生一些物理性质上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屋;正反问的省略与“X不”句式[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2 刘瑛;正反问反问句中谓词的类及其形容词性倾向[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傅惠钧;明清汉语正反问的分布及其发展[J];古汉语研究;2004年02期
4 唐韵;《元曲选》宾白中的正反问句[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7期
5 郭攀;;湖北浠水方言中的叠合式正反问[J];中国语文;2003年03期
6 戚晓杰;威海方言的正反问句式[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7 尤慎;《世说》句末“不”字的两种特例[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4期
8 傅惠钧;;关于正反问历史发展的几个问题[J];古汉语研究;2006年01期
9 徐炳昌;;有关设问的几个问题[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10 杨桦;关于“是否(是不是)VP”的若干特征[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邵敬敏;;评《汉语语法论》的历史地位兼论其“句型”学说[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佳璇;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询问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瑛;现代汉语正反问反问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2 陈静;现代汉语正反问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3 唐一萍;藤县话疑问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花子;汉韩疑问句否定表达对比[D];延边大学;2010年
5 范艳;习水方言疑问句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岳凤娇;“疑问结构形式+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文斌;18世纪中期汉语疑问句系统和现代汉语疑问句系统的对比[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韩师斯;初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反问句习得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曲春晓;《临济录》疑问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妍妍;“V不V”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45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45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