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再创作心理能力

发布时间:2017-11-07 07:27

  本文关键词: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再创作心理能力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翻译 译者再创作 心理能力


【摘要】:文学翻译是一种基于审美心理的再创作形式,它要求译者在原作基础上创作出符合译文读者审美预期的翻译文学作品。译者作为这一特殊创作活动的主体,从文本的感受体验到思维语言的转换再到形象情感的传达,都会受到译者再创作心理能力的制约,从而影响译文呈现的审美效果。探索译者的再创作心理能力有助于揭示翻译文学作品产生的内在心理规律,并能更好地指导文学翻译实践,成就更多的经典译作。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40111)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09YBB427)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1011320B)
【分类号】:I046;H059
【正文快照】: 文学翻译是一门精致的艺术,语际转换和文化移植都是为了忠实、准确地再现原文学作品的深刻意蕴、文学内涵和审美特性,从而使原作的文学生命在异国他乡得到延续甚至是升华。文学翻译以原文学作品为客观对象,由译者积极发挥全部的创作才能,把原作中包含的一定“社会生活的映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湘玲;陈罗霞;;翻译认知过程视角下译者控制加工与自动化加工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杨晓斌;周永涛;;唯美的翻译 诗意的叙事——邵洵美翻译思想探析[J];外国语文;2012年03期

3 李媛慧;任秀英;;朱生豪莎剧翻译的文学审美取向[J];外国语文;2013年01期

4 黄振定;解构主义的翻译创造性与主体性[J];中国翻译;2005年01期

5 杨芳;;《红楼梦》与《源氏物语》英译史对比研究[J];中国文学研究;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徐建龙;翻译中的意义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李志英;异化、归化的理据与层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袁晓亮;;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启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朱明胜;归化翻译与文化形象的缺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楚春霞;;解读苏珊·巴斯内特的“种子移植”理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刘德军;陈艳君;;旅游资料语篇特点与英译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邓燕;;大中华文库版《浮生六记》翻译策略解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彭灿;;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10 杨冬冬;;从译者主体性看严复的古雅文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东升;;翻译文化研究的新概念[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廖七一;;翻译研究学科发展概况(2006)[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谭倩倩;;哲学解释学观下的阐释学翻译理论——论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于海岩;;解析英汉翻译中源语、目的语的意义联想——从互文性角度看翻译的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星颐;;比较文学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刍议[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洪涛;;从此岸到彼岸的反拨与超越——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研究范式探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戴清;;艺术默契、审美定势与超越——兼谈近期电视剧的创作得失[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10 臧国宝;张小波;;“翻译文化观”与“目的论”观照下公示语翻译构想——以雷州半岛公示语为例[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D];南开大学;2010年

8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洁;赛、沙《水浒传》英译本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3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张琳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政治语篇中英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朱姗姗;形神兼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胡成蹊;文学译者的人文素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沈纯洁;论文化的可译性《红楼梦》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李娟;杨必译《名利场》中“good”一词的具体化译法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唐海蓉;从功能主义理论视角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笔译教材的编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福忠;说说朱生豪的翻译[J];读书;2004年05期

2 李伟民;;论朱生豪的诗词创作与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之关系[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郑冰寒;谭慧敏;;英译汉过程中翻译单位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2期

4 ;回忆岳父邵洵美[J];文学界(专辑版);2010年09期

5 苗菊;;西方翻译实证研究二十年(1986-2006)[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05期

6 王建平;;英汉翻译过程中的思维模式转换[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刘连芳;;语篇连贯中的文化语境及其翻译策略[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李德超;TAPs翻译过程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翻译;2005年01期

9 屠国元;李静;;距离合法性视角下译者当译之本的知情选择与情感同构[J];中国翻译;2009年04期

10 王柳琪;刘绍龙;;翻译信息转换模型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基于符号加工范式的思考与构建[J];中国翻译;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静,昌切;高屋建瓴 通观微至——《文学翻译比较美学》略评[J];出版科学;2002年02期

2 秦露;网络传播与文学翻译问题[J];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03期

3 王理行;忠实是文学翻译的目标和标准——谈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批评[J];外国文学;2003年02期

4 孙致礼;再谈文学翻译的策略问题[J];中国翻译;2003年01期

5 宋学智,许钧;从文化观看文学翻译的指导原则——“取长补短”浅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6 秦建华;语性理论对中国文学翻译的启示[J];运城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吴春雪;浅谈文学翻译中归化法与异化法的运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吴琳;谈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阴山学刊;2005年02期

9 陆金燕;;从等效因素看《在亚当之前》的翻译[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钟年;;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J];教育前沿(综合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文浩;;文学翻译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林语堂散文自译和古文小品英译对文学翻译的启示[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2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于应机;;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本质与特点浅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传彪;;对“异化”的困惑与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郑雪彬;;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在文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孔喜;杨炳钧;;文学翻译译文修改的原型论取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胡兆云;;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的互文还原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江艺;;神似种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骆贤凤;;社会文化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宏印;;文笔、译笔与翻译笔法[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斌杰;在中欧文学翻译出版论坛上的致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2 刘建林;文学翻译不宜“专业化”[N];光明日报;2009年

3 马爱农;我和文学翻译[N];文艺报;2011年

4 钟闻熹;外国儿童与青少年文学翻译研究中心成立[N];文艺报;2011年

5 胡志挥;老舍先生与文学翻译[N];文艺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陈熙涵;文学翻译人才青黄不接[N];文汇报;2008年

7 明江;“我们强烈感受到民族文学翻译的使命”[N];文艺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任震宇;文学爱好者翻译异军突起[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滢莹;文学翻译应成为“文化驿马”[N];文学报;2009年

10 冯骥才;文学翻译的两个传统[N];文艺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竞;文学翻译机理研究—心智哲学视角[D];中南大学;2013年

2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4 赵颖;想象与文学翻译的“团结”[D];河南大学;2009年

5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6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8 尹衍桐;穿越时空的对话:文学翻译价值论[D];山东大学;2007年

9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何子章;差异及对立的终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天钦;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风格[D];四川大学;2004年

2 杨书;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D];外交学院;2001年

3 李学萍;文学翻译的符号学视野[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毕海英;文学翻译中译文读者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沈宇;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对等[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6 陈晓霞;从目的论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许磊;意识形态在文学翻译中的操控[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虹;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新阐释[D];安徽大学;2005年

9 王燕;社会文化在文学翻译中的操纵[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10 张海卿;文学翻译中的目标读者取向原则[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51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51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e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