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Bilingual Pragmatic Competence
本文关键词:About Bilingual Pragmatic Competence
更多相关文章: 双语 语用能力 社会-文化环境 双向语用推导
【摘要】:双语语用能力是双语研究中较少关注的议题。本文主要探讨成年双语者习得的语言及其相关社会-文化如何影响原有的语用知识与能力。作者假定双语者已具备一种由母语主导的语用能力,该能力可根据习得语言的社会-文化要求作出调整。母语语用能力发展与第二语言语用能力发展两者之间存在根本性差异,前者主要受制于社会-文化环境,后者则主要取决于个人的意愿和喜好。母语的语言发展过程与相关社会-文化的积累过程齐头并进,是一种潜意识、自动化、本能的过程,该过程主要依赖于社会-文化环境的性质及其直接接触,个人意愿对于社会技能和知识的获取影响有限。双语语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则迥然不同,其主要特点是双语者可调控自己对二语的相关社会-文化范式和规约的接受程度。个人可根据自我调控、意识和意愿去调整现有的技能和行为模式,并选择性地获取某些社会技能,从而影响二语语用能力的发展过程。
【作者单位】: State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1.Introduc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bi-and multilingual pragmatic competence that has been asomewhat neglected area in the field of bilingualism.There are,of course,many ar-ticles about bilingual language use but it has scarcely been discussed what role p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懋琼;油小丽;;多元文化语境下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障碍归因分析[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3年04期
2 卢加伟;;第二语言语用教学研究述评[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王柯芦;;A Review of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Interlanguage Pragmatic Competence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J];海外英语;2014年01期
4 刘建达;;大学英语语用能力的教学与评估[J];山东外语教学;2013年06期
5 吴胜涛;王力;周明洁;王文忠;张建新;;灾区民众的公正观与幸福感及其与非灾区的比较[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6 甘泉;佐斌;孙山;;不幸福感的概念和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7期
7 崔刚;柳鑫淼;;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的新阶段[J];中国外语;2013年04期
8 冉永平;;多元语境下英语研究的语用关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05期
9 许鹏;;基于网络平台的交互式动态语用教学方式探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10 余盛明;;英语心智谓词的模糊性及其语际语用发展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亢雄;基于伦理与心理视角的旅游者幸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刚;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8年
3 王华锋;企业家的工作—家庭冲突及其处理策略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刘陈艳;中国英语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曹沸;汉语中介语因果篇章连接标记习得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媛;正品还是仿冒品?基于消费幸福感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程怀文;主观幸福理论及初步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赛婵;大学生的休闲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丽媛;试析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及其现代启示[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5 龙军;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6 周海平;英语语法教学策略对英语语法能力提高的实证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7 肖琳;英语网络语言的结构特征[D];西南大学;2013年
8 杨源;法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D];湘潭大学;2012年
9 兰结;关于中国英语学习者个体差异对语用能力和语法能力影响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10 蒋慧;中国英语学习者道歉言语行为的选择性石化现象[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江丽;;双语语义表征研究探析[J];成功(教育);2008年05期
2 王小潞;江燕;;《双语认知面面观》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04期
3 李利;莫雷;王瑞明;潘敬儿;;双语言语产生中的词汇提取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4 单兴缘;张晓晴;;当前中国儿童二语习得的现状——对中国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一个误解[J];林区教学;2007年07期
5 张晓鹏;;双语心理词汇结构表征模式述评[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崔占玲;张积家;;双语言语产生中语码切换的特点及机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陈琪;刘立群;;双语心理词汇研究及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J];林区教学;2009年04期
8 刘道英;;语言迁移与双语教学中学生的差异——以青海省刚察县寄宿学校双语教学为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蔡厚德;;不同熟练水平中英双语者的抑制控制加工[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王沛;蔡李平;;汉英双语语义表征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荣宝;;语音知觉同化与双语儿童语音意识发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焦江丽;王勇慧;刘毅;;汉语、单语者的抑制控制差异——来自返回抑制的证据[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勇;吕发金;谢鹏;牟君;;汉英双语者双语脑激活模式fMRI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4 热比古丽;;维吾尔族双语者的非熟练第三语言的概念表征特征[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范梦;王瑞明;;中英双语者语言理解转换中词汇加工过程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李宁;;晚期中英双语者词汇语义组织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卢斯梅;林泳海;;少数民族双语者心理词典的Stroop效应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祁志强;丁国盛;彭聃龄;;汉英双语者语言产生与理解过程中的代码切换[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瑞明;李利;;熟练中-英双语者语言理解转换中非目标语言的加工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吴少勤;陈熊鹰;;熟练双语者的词汇选择机制:语言特异性还是语言独立性?[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丁崇明;别关上文明与智慧的大门[N];人民日报;2011年
2 ;寻找“水源”[N];通信产业报;2000年
3 周清;学外语可推迟老年痴呆症发作[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弗兰西斯·格林尹蔚 译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经济学应用于语言:方法与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覃绍英;对双语文的认识和思考[N];贵州民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宏俊;汉英隐喻脑机制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丁国盛;中英双语者词汇表征与加工的脑机制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慧莉;中英双语者语码转换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刘文宇;汉英双语者数字、汉语数词加工及语言选择的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杨闰荣;汉—英双语者中英文词汇加工的ERP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姜梅;新疆维吾尔族语言功能区磁共振功能成像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7 雷蕾;以汉语为母语双语者的双语句法表征和处理[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燕浩;晚期熟练汉英双语学习者语法特征加工的神经特异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孟悦;英语专业学生书面语认识情态的语际语语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侯友;蒙、汉双语词汇识别的ERP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琼;中国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发展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姜淞秀;任务转换条件下平衡和非平衡双语者优势效应差异的ERP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3 周婧悦;双语者有不同于单语者的心理表征吗?一项通过实物分类方式探索藏汉双语者心理表征的实证研究[D];西华大学;2013年
4 肖丹;晚期维—汉双语者句法的表征[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凤梅;非熟练蒙—英双语者语义表征与切换的ERP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正根;双语者言语产生中词汇通达的机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宋佳;熟练蒙—汉双语者在言语产生中语音启动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8 陈亚楠;汉维双语者维吾尔语的语义记忆表征和通达模型实验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星星;双语者第二语言产生中的语音效应[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胡亚娟;维-汉双语者汉语词汇产生机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52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52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