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角下中英文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1 23:10
本文关键词:多模态视角下中英文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对比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多模态语篇分析 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系统功能语法 视觉语法
【摘要】:如今,人们传播信息的手段早已不局限于单纯的语言交流,而是在运用文字的同时,与其他多种模态结合。而更复杂,更全面,包含更多符号系统的多模态语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韩礼德创立了系统功能语法,用于研究语言的功能,并指出语言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之后,系统功能语法被用于多个领域的研究。二十世纪末,受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影响,克瑞斯和万列文提出了视觉交流理论,他们认为图像同语言符号一样,具有语言符号的三种“元功能”,即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本文基于多模态理论对从网络搜集的60篇中英文交通安全公益广告进行分析,总结了两种公益广告的异同点,并尝试从跨文化角度探讨产生异同点的原因。分析资料为中英文公益广告各30篇。本文首先对主题为“远离酒驾”的6篇公益广告(中英文公益广告各3篇)进行了详细的多模态语篇分析,通过系统功能语法和视觉交流理论探讨语篇中的文字和图像是如何共同表达意义的;通过文字与图像关系理论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之后对本文所选的所有公益广告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以及语篇中语言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所有广告中的图文关系进行了探讨。运用总体定量分析的方法概括了中英文交通安全公益广告的特点。最后,通过对比中英文广告的分析结果寻找中英文交通安全公益广告的异同点,并尝试探寻这种异同点之后的文化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相似点为在所有的广告语篇中,所有中文广告和23篇英文广告向读者提供信息,中英文广告各6篇运用远距离,21篇中文和19篇英文广告运用了平等手法。这体现了我国目前大力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极大地改变了过去权利与普通民众分离的历史现象。在构图方面,大部分语篇采用了中心-边缘结构。不同点是,象征过程在中文语篇中运用最多,而动作过程在英文语篇中出现频率最高,这是因为,中国崇尚高语境文化,而西方推崇低语境文化;21篇中文语篇运用中等距离,而15篇英文语篇是近距离,这也体现了我国权利距离的改变;图文关系方面,中文语篇中三种结构没有明显差异,而18篇英文语篇中标语置于语篇下方,20篇图文关系为互补。研究结果有利于人们准确全面地解读中英文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并且从广告中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5;H31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瑜敏;;奥运电视公益广告多模态评价意义的构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胡丹;;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则香水广告赏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12126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12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