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邵晋涵《尔雅正义》评介

发布时间:2017-12-10 05:00

  本文关键词:邵晋涵《尔雅正义》评介


  更多相关文章: 邵晋涵 《尔雅正义》 评述


【摘要】:《尔雅正义》是训诂学名著,雅学研究的集大成者,具重要性、代表性、影响性于一体的乾嘉学术经典。与同期段、王诸训诂大师著作研究成为显学相比,有关此书的研究稍显冷清,不够重视。结合点校整理是书,全面梳理《尔雅正义》的撰著过程、内容、体例、特点、价值、版本源流等,可以方便读者进一步了解和使用该书。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全国高校古委会整理研究项目(1150) 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邵晋涵《尔雅正义》点校”(11JCTQ03YB)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H131.2
【正文快照】: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训诂专书,在汉语史研究方面有很高的价值。历代《尔雅》注本甚多,最为通行的是晋郭璞《注》、宋邢f:《疏》。有清一代,《尔雅》注家风起,影响较大的当数邵晋涵的《尔雅正义》(以下简称《正义》)和郝懿行的《尔雅义疏》(以下简称《义疏》)。《正义》在郭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嘉翼;;邵晋涵《尔雅正义》补郭谫论[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李嘉翼;;论邵晋涵《尔雅正义》中的金石证[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3 李嘉翼;;《尔雅》理论研究的纲领性文献——邵晋涵《〈尔雅序〉正义》述评[J];汉字文化;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道彬;;论王念孙对戴震学术的继承与发展——以《广雅疏证》为例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王惠荣;;从晚清汉学区域之发展看汉宋调和[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3 徐道彬;《说文段注》对戴震文字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方如金,陈欣;王应麟的考据学理论及其对清代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栾成显;;谱牒:记录中华历史文化的又一宝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鞠曦;《周易》与易学[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金永健;;论焦循的《左传》学[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8 袁济喜;郭象与魏晋美学[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粟品孝;;宋代三苏的史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杨世文;;清代四川经学考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日色雄一;日本考证学派《灵枢》研究之考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张立胜;县令·幕僚·学者·遗老[D];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靖年;汉字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马增强;《仪礼》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6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钟如雄;汉字转注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宋钢;六朝论语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彭树欣;梁启超与中国文献学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江辉;晚清江浙礼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谢建娘;王植《韵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丹华;孙诒让《名原》的文字学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项云莎;戴震《方言疏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牛宣岩;阮元的历史文献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韩李良;《越缦堂读书记》研读札记[D];西北大学;2011年

7 赵翠;《尔雅翼》训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南;宋翔滙年媆[D];南京大学;2011年

9 单智伟;考据学风下程瑶田的义理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开普;晚清民国学界师徒关系之守与变[D];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礼权;《尔雅》古今研究述评[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3年05期

2 唐丽珍;;《尔雅》、《方言》郭注指瑕[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嘉翼;;论邵晋涵《尔雅正义》因声求义的训诂成就[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273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73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d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