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多译”的多语体特征与翻译的文本目的
本文关键词:“一本多译”的多语体特征与翻译的文本目的
更多相关文章: 全译本 圣经学 传教士 翻译史 汉译本 现代汉语 语体风格 马礼逊 官话 和合本
【摘要】:正语体问题是探讨《圣经》翻译的核心问题。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记载起,无数传教士参与、主持《圣经》的汉译工作,产生了多种汉译本共存的现象,这种"一本多译"的现象堪称翻译史上的奇观。众多《圣经》汉译本的语体风格应不同的时势经历了从深文理、浅文理、官话到现代汉语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
【基金】:西北大学教师发展与教学团队建设计划(JX12060)项目成果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语体问题是探讨《圣经》翻译的核心问题。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记载起,无数传教士参与、主持《圣经》的汉译工作,产生了多种汉译本共存的现象,这种“一本多译”的现象堪称翻译史上的奇观。众多《圣经》汉译本的语体风格应不同的时势经历了从深文理、浅文理、官话到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南;段怀清;;作为中国文学之《圣经》:麦都思、王韬与“《圣经》委办本”[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立壹;;论麦都思的典籍翻译理念——以《新遗诏书》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2 蒋传红;杨曙;;王韬在墨海书馆的编辑出版活动[J];编辑之友;2014年02期
3 姚达兑;;《圣经》与白话——《圣经》的翻译、传教士小说和一种现代白话的萌蘖[J];金陵神学志;2011年Z1期
4 姚达兑;;圣经与白话——圣经翻译、传教士小说与一种现代白话的萌蘖[J];圣经文学研究;2013年00期
5 马云霞;;《圣经》“二马”译本的语言问题[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立壹;麦都思的翻译、学术与宣教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路卫;麦都思与《圣经》中译[D];湖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红琴;;《孟子》英译方法解读——全译与变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2 袁进;;从新教传教士的译诗看新诗形式的发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黎难秋,徐萍,张帆;中国科学翻译史各时期的特点、成果及简评[J];中国翻译;1999年03期
4 马云霞;;《圣经》汉语译本的历史[J];文史知识;2009年07期
5 梁真惠,陈卫国;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西学翻译对比研究初探[J];昌吉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王建开;;翻译史研究的史料拓展:意义与方法[J];上海翻译;2007年02期
7 钟志邦;;《大国学视野中的汉语学术圣经学》序一[J];圣经文学研究;2011年00期
8 赵文利;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华与中国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1998年04期
9 游斌;;“定位与参与:亚洲文化处境下的圣经研究”首尔学术会议综述[J];圣经文学研究;2009年00期
10 陈志华;;许愿与还愿[J];天风;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燕燕;;明末福建士大夫与天主教传教士的对话[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晟文;;1918~1955年加拿大法裔耶稣会士在徐州传教过程初探[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胡其柱;;晚清“自由”语词的生成考略:1820~1900年代[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孙现瑶;付莉;;《人民日报》50年来文章标题的语言变化[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5 李志江;;谈现代汉语通用字部首的定位[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6 陈振宇;陈振宁;;怎样计算现代汉语句子的时间信息[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文贵良;;文学汉语:现代想像与当代生长[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8 徐德宽;;现代汉语双宾构造中两个宾语的题元角色[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应学凤;;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音义象似性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愚;财富“传教士”[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2 杨 欢;本土自鸣钟价高一筹[N];中国商报;2005年
3 林慧;市场培育需要传教士精神[N];期货日报;2006年
4 程炳生 整理;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社会[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晏路;康熙与在华传教士的科技活动[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N];法制日报;2007年
7 陈清;传教士与山东义和团的爆发[N];光明日报;2000年
8 周延胜;传教士与八国联军[N];光明日报;2000年
9 威廉·格里门斯;世界并不大,而且每天都在变小[N];上海证券报;2008年
10 严强;长征队伍中的传教士[N];法制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觉醒的中国”: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革命[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尹延安;传教士中文报刊译述语言文化研究(1815-1907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红军;共生与互动[D];山东大学;2007年
6 蒋有亮;近代中加文化交流史——一曲传教士的悲歌[D];复旦大学;2010年
7 崔华杰;传教士学者与中国历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张向东;明末清初传教士身份认同与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D];山东大学;2013年
9 刘文欣;现代汉语责训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李颖;基督拯救中国?——伦敦会传教士麦嘉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剑;传教士在洋务教育中的活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吴霞;英国伦敦会传教士艾约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龙伟;传教士视野中的20年代四川基督教运动[D];四川大学;2005年
4 熊晓曼;传教士与中国传统学术[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汪进春;基督教与新生活运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明瑜;论鸡公山避暑地的形成及影响(1902~1937)[D];河南大学;2008年
7 孙圣英;传教士李明和他的著作《中国现势新志》[D];外交学院;2001年
8 陈述军;《圣经》汉译及汉译《圣经》在中国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崔华杰;狄考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s,
本文编号:1274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74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