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推理互文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1 06:02

  本文关键词:汉语推理互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 互文 推理 函数


【摘要】:汉语推理互文是与互文辞格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传统互文形态,互文辞格属于"自足型互文结构"是封闭系统,而推理互文属于"非自足性互文结构"是开放的系统。汉语推理互文的划分根植于语言哲学中的数理思想特别是函数互文理论之中。推理互文根据其推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类比推理互文、反向推理互文与条件推理互文。互文项存在于小句——句群——文本的不同层级之间,与西方互文性理论极具广泛对话性。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基金】:2014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14YJC740051) 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批准号:2014EYY001) 上海外国语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批准号:KX171304) 上外第二届青年教师科研培育团队项目(批准号:QJTD13WCX01)研究成果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一、引言自上世纪60年代法国符号学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创立互文性(intertex-tualité)理论至今已近五十年。自上世纪80年代互文性理论引介入中国,亦逾三十余年。三十余年间,互文性理论在我国历经了初步引介期、系统译介期与逐步繁荣期(详见拙文《三十余年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史忠义;“文本即生产力”:克里斯特瓦文本思想初探[J];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04期

2 祝克懿;;互文:语篇研究的新论域[J];当代修辞学;2010年05期

3 祝克懿;;互文性理论的多声构成:《武士》、张东荪、巴赫金与本维尼斯特、弗洛伊德[J];当代修辞学;2013年05期

4 刘斐;;三十余年来互文性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J];当代修辞学;2013年05期

5 朱莉娅·克里斯蒂娃;黄蓓;;互文性理论对结构主义的继承与突破[J];当代修辞学;2013年05期

6 张东荪;;思想言语与文化(节选)[J];当代修辞学;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祯岑;;新闻语篇与广告语篇互文实现模式的比较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2 黄小平;;新闻类学术论文正文与参考文献的互文性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3 黄小平;;中国古典诗歌互文修辞结构研究[J];北方论丛;2014年03期

4 黄小平;;报纸新闻的互文性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5 孙秀丽;;试析克里斯蒂娃对巴赫金理论的继承与发展[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6 司继涛;;互文性视角下的文学翻译[J];芒种;2014年10期

7 张颖;;符号系统的主体与他者:论本维尼斯特对克里斯蒂娃的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8 刘斐;朱可;;互文考论[J];当代修辞学;2011年03期

9 邓隽;;解读性新闻中的互文关系——兼论互文概念的语言学化[J];当代修辞学;2011年05期

10 管志斌;田银滔;;指称与语篇互文——兼论互文概念向语言学的转化[J];当代修辞学;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赖彦;新闻话语对话性的文本分析与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秀丽;克里斯蒂娃解析符号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管志斌;语篇互文形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聂政;微博语篇的互文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黄湘芳;论克里斯蒂娃的女性诗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宗艳;从传承文明到创作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唐芙蓉;从作品到文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郭恩熙;语篇互文结构中的副文本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文佳;数字媒介语境下的互文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徐蕾;从叙事学到互文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隆溪;;结构的消失——后结构主义的消解式批评[J];读书;1983年12期

2 胡啸;张东荪的架构论宇宙观和多元认识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3 祝克懿;蒋勇;;20世纪社会政治关键词“革命”的互文语义考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程锡麟;互文性理论概述[J];外国文学;1996年01期

5 张来民;《性/文本政治》:西方女权主义批评的“信息金山”[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6 辛斌;语篇互文性的语用分析[J];外语研究;2000年03期

7 胡壮麟;语篇分析任重道远[J];外语研究;1998年02期

8 罗婷;论克里斯多娃的互文性理论[J];国外文学;2001年04期

9 殷企平;谈“互文性”[J];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02期

10 秦海鹰;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闵云童;;互文性写作:新的文本表意策略[J];当代文坛;2007年01期

2 马燕红;;由文学的互文性看翻译的局限性[J];社科纵横;2009年12期

3 汤永雷;;互文性角度看奥巴马上海演讲[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4 赵红辉;;互文性对翻译教学的启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5 徐世超;;互文性理论研究综述[J];文学教育(上);2013年07期

6 徐萌;;互文性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10期

7 沈爱玲;;翻译研究的互文性视角[J];青年文学家;2011年03期

8 靳梦;唐卫红;;互文性简要概说[J];语文学刊;2012年12期

9 胡s,

本文编号:12774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774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6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