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行为批评论纲
本文关键词:译者行为批评论纲
【摘要】:译者行为批评指的是在社会视域下对译者行为所作的批评性研究,是对于译者在翻译化过程中的角色化过程及其作用于文本的一般性行为规律特征的研究。本文就有关研究提出了框架性的思考。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译者行为评价”(项目编号:11FYY006)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译者行为研究”(项目编号:10YJA740132) 江苏省社科基金“苏藉翻译家翻译行为共性研究”(项目编号:14YYB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1.0译者行为及其批评性研究概说译者研究虽然较多,但专门以“译者行为”(translator behavior)为题进行研究的却比较鲜见,主要有Wilss(1996)、Mason(2001)、Carl,et al.(2008)等。译为中文的主要有Michel Ballard的文章(米歇尔·巴拉德,2007),但均非批评性的,比如Wilss主要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领顺;;译者行为批评中的“翻译行为”和“译者行为”[J];外语研究;2013年06期
2 周领顺;;译者行为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译者行为研究(其一)[J];外语教学;2010年01期
3 周领顺;;“译内效果”和“译外效果”:译文与译者行为的双向评价——译者行为研究(其六)[J];外语教学;2011年02期
4 周领顺;;译者行为批评:翻译批评新聚焦——译者行为研究(其十)[J];外语教学;2012年03期
5 周领顺;;行为批评视域与文本批评视域[J];外语教学;2014年02期
6 胡庚申;译论研究的一种尝试——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实证调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4期
7 刘云虹;;论翻译批评精神的树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09期
8 武光军;;翻译社会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9 裘禾敏;;晚清翻译小说的误读、误译与创造性误译考辨[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谢天振;;译介学: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新视野[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伟芳;文化层面的异化讨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袁晓亮;;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启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孙妮;评《三位女性的文本与帝国主义的批判》译本——兼论西方文论的翻译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赵玉丽;;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陆金燕;;张籍《节妇吟》英译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6 唐美华;;张谷若及其译本《还乡》文献研究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7 张传彪;诗歌翻译:诗形、诗味、诗魂[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杨朝军;;话语分析观照下的典籍外译批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刘广三;单天水;;犯罪是一种评价——犯罪观的主体角度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10 谷峰;;翻译中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翻译适应选择论视域下鲁迅早期科学译著的选材与翻译策略[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红涛;;强势与弱势分割——信息传播资源分配结构的动态观察[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朱蕤;;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反思——以《翻译之道》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赵文;;反思与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与当代文艺学建设刍议[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董明;;民间力量成长与地方社会权力结构的再造——对一个案例的经验阐释[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存英;;苏轼《江城子》三种英译散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付敬雯;刘彦华;衣宛霞;王梓杨;;学习型团队的构建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人文社科与教育学分册)[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琳琳;城市化进程中农地使用权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曹缅;加拿大多元文化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仇睿;社会资本与农村产业转型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9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史晖;转型与重构:中国近代课程制度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娴;从《伪君子》的两个中文译本看戏剧翻译再创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程琳;译者的跨学科意识与职业化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周思谕;清末民初对《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曹青;从功能对等角度探讨许渊冲的翻译理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迎春;翻译中的图式缺省与补偿策略[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丛晓芳;中职实践课教师专业自主权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人杰;求异和求美—许渊冲汉语古诗英译批评[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袁颢;论译者的主体性[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玲;;布尔迪厄生存心态理论中的互动关系及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徐剑;;行为理论与当代翻译理论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周领顺;;“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相关概念辨析——译者行为研究(其七)[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周领顺;;译者“变译”行为的自律和他评——译者行为研究(其五)[J];外语研究;2010年04期
5 周领顺;;“变译”之名与实——译者行为研究(其九)[J];外语研究;2012年01期
6 陈小慰;;对德国翻译功能目的论的修辞反思[J];外语研究;2012年01期
7 周领顺;;应用翻译之译者角色化行为分析[J];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02期
8 周领顺;;译者行为批评中的“翻译行为”和“译者行为”[J];外语研究;2013年06期
9 韩子满,刘芳;描述翻译研究的成就与不足[J];外语学刊;2005年03期
10 谢天振;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三大突破和两大转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雷达;[N];文艺报;2008年
,本文编号:1277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77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