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新词语词典的语素释义

发布时间:2017-12-11 09:21

  本文关键词:汉语新词语词典的语素释义


  更多相关文章: 语素 释义 新词语 词典


【摘要】:汉语新词语词典的语素释义具有心理学与语言学依据。通过整词拆解的方式分析语素义不仅符合绝大多数复合词的内部语义联系,还与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素教学法的理念相契合。新词语词典的语素释义既要与词典用户的语言能力或学习阶段相适应,又应当与语素构词自身的特点相适应,重点解释语义透明度高的词语和构词能力强的语素。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分类号】:H164
【正文快照】: 王力在为《实用解字组词词典》(周士琦1986)所做的序中写到:“要了解一个合成词的意义,单就这个词的整体去理解它还不够,还必须把这个词的构成部分(一般是两个字)拆开来分别解释,然后合起来解释其整体,才算是真正地彻底理解了这个词的意义了。一般词典做不到这一点的。”王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肖贤彬;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语素法”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习;2002年06期

2 苑春法;黄昌宁;;基于语素数据库的汉语语素及构词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2期

3 王春茂,彭聃龄;多词素词的通达表征:分解还是整体[J];心理科学;2000年04期

4 陈俊羽;;关于建立语素教学的几点意见[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李如龙,吴茗;略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2期

6 王骏;;汉语词汇在长时记忆中的贮存模式及其对教学的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4期

7 李彤;近十年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中的三大流派[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平娅;;双语心理词库表征研究及其教学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白雪;;对外汉语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法探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6期

3 刘旭刚,彭聃龄;词汇判断中汉语多义词识别的优势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4 李馨;白学军;闫国利;;词边界信息和词频在汉语阅读中的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02期

5 冯丽;;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素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6 张志毅;苏向丽;;辞书的原型论——祝贺《辞书研究》而立华诞[J];辞书研究;2010年01期

7 付岳梅;刘强;应世潮;;语素的语法类别与构词能力辨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陆华;李业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瓶颈与突破[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9 张小峰;;概念图辅助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可视化设计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10 吴荣顺;;运用网上词典提高书写能力初探[J];对外汉语研究;2011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述谱;;语言单位与词典的类型及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杨金华;;词典比较研究的基础和目标[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郭鲁华;;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生词表编写体例的考察与分析[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磊;概念内涵属性计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烨;支谶译经“构词法”及“造词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陈曦;汉语多词素词的心理表征和加工机制的心理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春新;《汉俄教学字典》:理论构建与编纂实践总结[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周新玲;词语搭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付玉萍;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留学生高级阶段阅读眼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茗;现代汉语常用语素项属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9 王汉卫;华语阅读测试论[D];暨南大学;2008年

10 李轶;情感类同义词素并列式复合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词素字频对偏正词识别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窦连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多音字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茜;现代汉语人体词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善涛;基于《信息库》的对外汉语新词教学研究[D];鲁东大学;2011年

5 段洁琼;含比喻义双音并列复合词之教学探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陈伟伟;对外汉语教材语素选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施琦芳;国际学校中学生汉语教材生词英文注释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阮青玄;对越初级阶段汉语生词课堂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曾李;“本X”的多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珊珊;深圳市城市绿洲学校六年级外国小学生成语教学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梅;“字”本位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刘颂浩;关于在语境中猜测词义的调查[J];汉语学习;2001年01期

3 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2001年04期

4 赵果;“我国”中的“我”——兼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2002年04期

5 肖贤彬;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语素法”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习;2002年06期

6 吕必松;汉语教学路子研究刍议[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王小宁;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初探[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8 王又民;;汉语常用词分析及词汇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2期

9 黄振英;;初级阶段汉语词汇教学的几种方法[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3期

10 田卫平;;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多维性[J];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倩;;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语素教学[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张娟;;语素义和词义[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黄海泽;;双音化:偏义复词在演变中语素义的模糊与失落[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2期

4 颜红菊;;复合词语义成分的符号实现[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李玉玉;;并列式双音复合词语义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7期

6 李丽琴;;语素教学法与构词法在对外汉语词汇中的应用[J];青年文学家;2010年20期

7 刘晓梅;;当代汉语新词语语素的表义关系考察[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邱震强;;论汉语语素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9 郭胜春;;常用合成词语素显义类型统计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郑厚尧;;多义复合词的词义与语素义关系计量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陶原珂;;从汉语的词性-义项关系论汉外词典的词性标注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红;;汉语本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浅析现代汉语三音节词的结构类型[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林华东;;从闽南话复合词“同素异序”现象论汉语的类型学特征[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余克强;;非同素同构异形词的系统性规范[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嘉伟;亢世勇;;新词语研究的现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郭颖;;《诸病源候论》中活跃的构词语素浅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文 徐卫东;一部理想的小字典[N];中国邮政报;2003年

2 刘永耕;“浑”、“混”之别与异形词的整理[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3 谢仁友;“身分”还是“身份”[N];光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肖模艳;现代汉语比喻造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吴汉江;汉语物象词语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郑厚尧;汉语双音复合词的词义与语素义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洁;区域变异与互动视角下的华语新词新义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吴茗;现代汉语常用语素项属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7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晓梅;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9 杨会永;《佛本行集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安美娜;现代汉语高频语素复合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胜春;汉语语素义在留学生词义获得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2 宋美娜;偏正式复合名词的词义与语素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萍;汉语语素义对留学生词义获得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4 朴京淑;《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乙级复合式动词词义与语素义关系类型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5 胡晶莹;成语用词特点及演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杜威;《墨子》并列式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谢荔;新时期现代汉语新兴双音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红姣;《大纲》中双音名词词义与语素义关系及其对外汉语教学[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张丽;《现代汉语词典》等义异形词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10 曹素冉;对外汉语成语教学[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779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779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3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