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的“是”“此”“斯”之研究
本文关键词:《孟子》中的“是”“此”“斯”之研究
【摘要】:先秦汉语指示代词使用频率高、类型丰富,同类型指示代词的数量也很多。其中,指示代词“是”、“此”、“斯”属于同一类代词,在先秦专著中并存;却又出现了不同的语法演变轨迹。本文通过对《孟子》书中的三者用例情况分类说明,做出一些必要的数据统计,如实描述出《孟子》中“是”、“此”、“斯”的使用情况,并进行简单的对比,找出三者使用的异同点。《孟子》的版本主要以1960年中华书局印行的杨伯峻先生译注的《孟子》为准。第二章排除引文和其他意义的用例后,第三、四、五章分别分类整理出“是”、“此”、“斯”的用法,从句子成分和固定用法来进行不同的语法和语义分析,第六章进行简单的总结概括其对比的异同点。经过分析对比,“是”和“此”在句法成分、回指内容等方面相似点更多,“斯”已经从指示代词演变出连词用法。“是”和“此”在很多用法上,使用频率有差异;二者都可以作主、宾、定语,而“是”还可作谓语和状语,“此”不能;固定搭配的使用有重叠也有区别,因而两者的界限越来越清晰,功能越来越明确,走向不同的演变道路。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劳醒华;简述古汉语指示代词向非代词的转化[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郑芷莲,于长春;俄语中指示代词的确定范畴[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邝萍;英汉文中指示代词照应作用的比较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陈_g;;新县方言的指示代词[J];南开语言学刊;2005年02期
5 蒋华;;指示代词研究述评[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李冬香;;湖南省岳阳县方言的指示代词[J];贺州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全薇;;国外关于指示代词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8年34期
8 邹晓玲;;指示代词“这”的若干问题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王枫;;试论指示代词“然”到连词“然”的虚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常远;;浅述不同时期指示代词的特点[J];科技信息;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毛家菊;张琳;夏爱军;陆汝占;;情景中汉语指示代词短语解释的形式化[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陈燕玲;;泉州方言基本形指示代词初探[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姜庆姬;;汉语和韩语词汇的潜性与显性——以兄弟姐妹类称谓语、指示代词、数词为主[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邓兆红;;英汉指示代词“的”与“that”的语法化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齐林;;汉语系词“是”的研究综合论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 张子艳;关于“是”[N];学知报;2010年
2 王传荣 孟庆钰;巧辩速记多音多义字(十)[N];语言文字周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薇;海盐话的指示代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蒋华;现代汉语“这/那”类指示代词的多维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远;指示代词“这/那”类汉英对比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郝冬梅;汉英指示代词对比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宋晓晖;汉、韩指示代词对比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李阿雪;俄汉指示代词功能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韩松岭;指示代词“这/那”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船津良介;汉日指示代词的对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林筠涵;留学生对“这、那”类指示代词的习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苏宝红;中学生对于英语空主语习得的调查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邢艳丽;中亚留学生“这”“那”类指示代词偏误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10 洪远瑶;黄石方言指示代词“果”的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81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81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