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对社会性别身份的建构——关于语言和性别研究的再思考
本文关键词:语言对社会性别身份的建构——关于语言和性别研究的再思考
【摘要】:社会性别不是人的固化特征,而是一种建构于社会和文化之中的语言实践。性别不是语言研究中孤立的变量,应将其置于更大的语境中去深入、全面地发掘不同语境下性别角色的多样性。本文研究的关注点从性别语言差异转移到社会角色如何通过语言建构性别,从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用等角度阐述语言在区别、维持和改变人的社会身份方面所起的作用,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成因,对社会性别建构进行验证和剖析,为性别语言研究提供了分析框架。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21世纪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编号:Y-A/2011/03)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社会身份与社会性别之间存在具体的联系,语言和性别之间的某些联系可以被用来区分不同性别之间的态度或能动性。一般情况下性别被想当然地认为是显性且稳定的社会身份成分。事实上,社会性别并非预先设定的,而是被积极建构出来,且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这个观念极大地丰富了语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燕;;语言对性别身份的建构[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谢伟锋;;男女使用语言差异的社会语言学及后现代性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3 袁园;;社会性别与言语打断模式[J];考试周刊;2011年04期
4 荒林;;中美比较:女权主义的现状与未来——美国密西根大学王政教授访谈录(下)[J];文艺研究;2008年08期
5 李素琼,肖敏;性别身份在社会语言中的建构[J];求索;2005年06期
6 姜德梧;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学作品的修辞分析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01期
7 沈锡伦;表现民族文化的语言形式——文化语言学初探[J];语文建设;1987年02期
8 孟宏党;;论语言的社会建构功能[J];求索;2009年07期
9 李文莉;;事件指示空间的认知机制及语言形式[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关于语言的经典[J];档案管理;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娟;;“语言形式”内涵辨析——附论高名凯先生的语言形式思想[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曹贤文;;语言与性别研究的新进展:从性别本质主义理论到社会建构主义理论[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葆华;;构式语义的经验基础——兼谈身体化的经验对语言形式表达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王慧;;修辞学的重要概念:零度与偏离[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5 刘一玲;;简缩手法和简缩词语[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6 王燕;;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权;李娟;;从汉语的音韵特征看语言的认知理据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胡佩迦;;“差不多”和“差点儿”的认知考察[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潘悟云;;建立语言考古学的设想[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10 杨霞林;刘受之;;交际语言与逻辑[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一半处于消亡边缘[N];浙江日报;2006年
2 萧家成;语言的记载和诠释功能[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周建民;用和谐语言打造和谐广告[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4 兰卡才让;浅析藏族谚语翻译中的几个问题[N];黄南报;2007年
5 方成;俗话的幽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6 张佳佳;警惕校园里面的“语言垃圾”[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7 实习生 李建伟;“火星文”究竟在说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张桃;在汉语教学中体现文化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7年
9 文会;上网语言要文明[N];保定日报;2006年
10 马美著;汉字修辞:修辞学新突破[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咏梅;现代语言哲学视域中的汉语语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胡方芳;现代汉语转喻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贾红霞;普通话儿童空间范畴表达发展的个案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4 蔡平;文化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任庆梅;构建外语环境下的中介语发展认知心理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杜世洪;脉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贾娇燕;《醒世姻缘传》社会称谓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于全有;语言底蕴的哲学追索[D];吉林大学;2008年
9 罗黎丽;五周岁汉语儿童的言语交际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10 徐志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石刻用典语言形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贡如;幽默话语语用功能的性别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2 胡建伟;汉英习语文化差异对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3 彭娟;论言语幽默的制笑机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雯;对法庭辩论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析[D];重庆大学;2005年
5 张清华;从理论旅行及翻译的政治角度看Gender(社会性别)在中国的旅行[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6 夏茜;汉语闲谈语言中男性气概的构建[D];湘潭大学;2012年
7 朱蕾;对法庭辩论中模糊限制语和模糊限制现象的语用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张颖;个人博客中性别身份的话语构建[D];山东大学;2011年
9 郑俊玲;语言输出活动对语言形式习得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兆娟;输出对语言形式习得的促进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82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82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