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西方文化主体性对外语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12-16 08:16

  本文关键词:西方文化主体性对外语教育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西方文化主体性 西方哲学 中国文化 中国外语教育 对策


【摘要】:西方文化的主体性表现为自由创造性、开放性、个体性、批判性,这与西方哲学中的主体能动性、主体间性、解构具有深刻的关联。从哲学角度对西方文化主体性进行梳理,分析中国外语教育的教学机制并指出其中的不足。西方文化的主体性对中国外语教育的启示是改革西方文化教学,把主体性融入中国外语教学,求同存异,促进中国外语教育的良性发展。文章在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应对策。
【作者单位】: 河南工程学院外语学院;
【分类号】:H09
【正文快照】: 中国外语教育改革的任务就是逐步剔除制约外语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习得西方文化知识,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复合型人才。中西文化在外语教育中的地位皆不可小觑,然而,长期以来,西方文化教学内容和形式不但过于简单和守旧,而且忽视文化的主体性,结果,中西文化对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霞;;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探究[J];学术论坛;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霄侠;;关于师生关系的哲学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林林;;从主体间性论被追诉人主体性特质[J];比较法研究;2006年03期

3 黄辉;;缺失与建构:法律意识形态主体性反思[J];比较法研究;2010年02期

4 胡庆山;郝秀艳;;主体间性视角下体育课程实施多元主体融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5 刘聪;王锦波;刘宏鑫;;主体间性哲学维度下辽宁和谐社区治理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6 刘莉;黄佳慧;;当代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吴姣姣;;儒家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廉洁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4期

8 海霞;;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理解教育”的视界[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李想;;中、西方文化特点及其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10 钱激扬;不同辩论模式引发的文化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肖建喜;隐喻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建构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李林齐;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构成及交往实践教育模式的实现[D];上海大学;2011年

4 戴小春;高校课程结构优化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清涛;马克思学说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刘中起;理性主义的范式转换及其当代价值[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宋朝普;青年卢卡奇对现代性的批判[D];复旦大学;2011年

8 余自武;东方管理人谋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李健;论法官的主体性[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徐桂秋;孟子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选朝;马克思实践生存论视域中的主体间性理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王晶;师生主体间性视阈下的中学德育课教学过程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杜欢欢;我国犯罪嫌疑人在侦查中主体性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4 胡钺;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幻想特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霞;教师专业化视阈下教师主体性建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董荣森;行知理论下中学生责任感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郑启奎;《河湾》文化杂糅分析[D];新疆大学;2011年

8 郑琪;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罗鹏程;网络美育及其实施路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姜军;主体间性视域中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蓝超英;;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2 毕宪顺;;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07年04期

3 杨绍陇;陶丽琴;王菊萍;;南京高校学生环境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于洪良;;试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5 张津波;有效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探讨[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石艳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年08期

7 周平;;试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2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任之;;“‘西方哲学东渐与中国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成立大会”综述[J];现代哲学;2007年04期

2 叶秀山;;灵魂的归宿——为刘耀中近著而写[J];读书;1988年06期

3 杨矗;;中西哲学的元范型阐释[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胡军;;以直觉解读中国文化——梁漱溟早期的文化观[J];新视野;2007年05期

5 徐琰;;论中西文化的“天人关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1期

6 何中华;;在东西互参中体认中国文化真谛——许思园先生有关学术思想述评[J];文史哲;2011年05期

7 冯钟璞;三松堂依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8 唐文明;中国文化的苦恼意识与现代中国哲学[J];孔子研究;2005年03期

9 张耀南;;新大人论:西方哲学之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环节[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杨沐;两极文明的融通─—世纪末中西哲学交汇的宏伟乐章[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敦华;;中国哲学、大哲学和世界哲学[A];平凡的真理 非凡的求索——纪念冯定百年诞辰研究文集[C];2002年

2 刘杰;;谈谈西方哲学“英雄时代”结束的问题[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赵修义;;重新重视哲学的教化作用——西方哲学的一个新趋势[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4 欧阳有旺;;中国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化竞争战略[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杰;;对话与反省:从西方哲学的三个特质看[A];山东省哲学学会“改革开放三十年哲学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石国贞;;论国际化趋势下提升大中华认同感的现实依据[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林炜双;孙李银;李明子;赵嘉颀;梁桑;刘霓;高腾;景怀斌;;公务员组织潜规则的表现与形成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严建强;;“中国热”的法国特征及其解释[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9 岳晓东;;幽默风格、气质乐观、心理健康:493名广州、香港、澳门大学生的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张家龙;;序言[A];理有固然——纪念金岳霖先生百年诞辰[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坤宁;以中国文化审视西方哲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王光明;中国哲学可补西方哲学之短[N];深圳商报;2007年

3 ;道家之“中西问题”[N];光明日报;2008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江怡;反思30年来我国现代外国哲学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北京语言大学 路文彬;中国文化的“礼”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6 欣文;《中国文化年鉴》(2005)组稿编辑工作启动[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梁秋克;《中国文化年鉴》新一轮组稿编辑工作启动[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李大伦;漫谈中国文化[N];郴州日报;2006年

9 卞毓方;一位文化老人的“和谐观”[N];人民日报;2007年

10 蒙木(书评人);中国文化的读本?[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德鹏;走出知识论困境之途[D];复旦大学;2005年

2 李道湘;现代新儒学与宋明理学[D];南开大学;1994年

3 詹春花;黑塞与东方[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岩波;中国古代医学书籍发展史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张磊;中国与国际刑事法院:现状与展望[D];吉林大学;2007年

6 孙成武;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黄远振;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外语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9 包仕国;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殷瑜;布莱希特在中国:1949-2006[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东;韦政通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徐梁峰;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D];浙江大学;2008年

3 蔡慧清;德克·卜德研究三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董利民;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我国现代竞技体育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成茜;中国文化内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差异[D];重庆大学;2007年

6 胡菊花;从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视角看中国文化的输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邹丽娟;中俄茶文化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孙青;中国文化因素在外宣材料英译中的体现[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9 陈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境遇与发展思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10 汪秀梅;从翻译要求看中国文化遗产读本汉英翻译[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95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95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7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