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教育的新思考
发布时间:2017-12-18 04:18
本文关键词:外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教育的新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跨文化交际教育 目标设置 内容选择 教学方法
【摘要】: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构建一种基于双向适应观、普遍文化观和动态文化观的跨文化交际教育模式,并阐述了在教学目标设置、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相应调整,以促进外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教育。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女子学院办学特色与精英人才培养研究”(D/2013/01/01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9
【正文快照】: 一、确立基于双向适应观的教学目标在国际学术界,尽管不同学者对跨文化能力要素的见解各异,但普遍认同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情感、认知和行为三个层面的能力结构,强调理解、感知和应对文化差异的综合能力。例如,Bennett,BennettAllen(1999)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超越民族中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年04期
2 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明燕,邸爱英,陈韵;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一项对外籍教师与中国学生的调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杨华;英汉身势语文化内涵对比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3 方瑞芬;;汉语语境中恭维语和恭维应答年龄差异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侍中;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说辩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栾晓虹;文化词语及其翻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6 钱乐奕,郑玲;汉语道歉言语行为之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7 陈艳;金仁e,
本文编号:1302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302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