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普通话上声的听感范畴
本文关键词:汉语普通话上声的听感范畴
【摘要】:本文采用"对角测试法"考察汉语普通话上声调在两字组中的听感范畴。通过辨认实验和区分实验,得到上声-阴平、上声-阳平、上声-去声的边界位置、峰值位置、区分峰值等参数,得到上声调位的听感空间。结果表明,无论"调型区分",还是"调阶区分",上声调位均表现为动态的听感边界。目标字位置、参照字调类、声调间的协同发音、降阶等语言学因素都会影响上声的边界位置发生变化。通过上声的听觉范畴和声学表现之间相互对照,发现二者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语言病理与脑科学研究所;天津外国语大学汉学院;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普通话语音标准声学和感知参数数据库建设”(13&ZD134) 南开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KZXB1471)的资助
【分类号】:H116.4
【正文快照】: 1.引言1.1上声的听感实验研究汉语普通话的“上声”历来受到学界的重视。其中对于上声的听感研究主要分为两类:1)单字音的听感研究,如:沈晓楠、林茂灿(1991)对汉语普通话的阳平和上声进行了听感实验,发现和下降段密切相关的折点位置是区分二者的重要线索。刘娟(2004)研究上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荣蓉;;普通话阳平和上声的听感分界研究[J];南开语言学刊;2012年02期
2 王韫佳;李美京;;调型和调阶对阳平和上声知觉的作用[J];心理学报;2010年09期
3 石锋;王萍;;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J];中国语文;2006年01期
4 曹文;;汉语平调的声调感知研究[J];中国语文;2010年06期
5 石锋;冉启斌;;普通话上声的本质是低平调——对《汉语平调的声调感知研究》的再分析[J];中国语文;2011年06期
6 朱晓农;;降调的种类[J];语言研究;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锋;;武鸣壮语声调声学空间分布的统计分析[J];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杨锋;;标准壮语单音节声调的声学统计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07期
3 刘艺;;香港粤语声调的性别特征分析[J];汉语学报;2012年01期
4 石锋;黄彩玉;;哈尔滨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J];汉语学习;2007年01期
5 贝先明;;苏州话阴阳调类的分组统计差异[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陈_g;;河南博爱方言的单字音声调格局[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7 柳春;于洪志;武光利;;甘肃临夏话单字音声调的声学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10年02期
8 梁磊;;声调格局与元音格局的研究综述[J];当代外语研究;2011年05期
9 赵志国;;非典型淄川方言声调实验分析[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10 石锋;;实验音系学与汉语语音分析[J];南开语言学刊;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石林;王萍;陈曦丹;张洪明;石锋;;“洋腔洋调”初探——美国学生汉语语调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贝先明;;广州话单字调的音高和时长[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刘艺;;香港粤语声调的分组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向柠;;广州“地方普通话”单字调的声学实验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陈曦丹;;普通话阴平和上声的听感分界[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江海燕;;语速对语句内部音高变化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毛峡;魏鹏飞;薛雨丽;;基于改进声调核模型的汉语普通话声调识别[A];第十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2013)论文集[C];2013年
8 Maolin Wang;Hua Wu;Guangling Zi;Ziyu Xiong;;A Study on the Extent of Downstep for High-Low Tones in Chinese[A];第二届国际计算科学与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春;甘肃临夏方言回腔语音格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沈世s,
本文编号:13056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305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