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近代汉语使役句役事缺省现象研究——兼谈语言接触对结构形式和语义的不同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28 01:36

  本文关键词:近代汉语使役句役事缺省现象研究——兼谈语言接触对结构形式和语义的不同影响 出处:《中国语文》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使役句 役事 缺省 语言接触 二语习得


【摘要】:本文描写了宋元明时期使役句缺省役事的情况。指出:与宋代相比,元代使役句缺省役事的情况所占比率并没有变化,但句义有明显变化,出现了句义偏离使役义、句义完全没有使役义两类句子,明代以后这两类句子也明显减少并有固化趋势;与元代直译体文献相比,元代非直译体文献中使役句缺省役事的情况的比率低得多,与前后期的汉语文献相比基本一致,但是在两类元代文献中役事缺省的使役句的语义一样复杂。通过对比汉语、中古蒙语的使役结构,指出元代缺省役事使役句的语义变化是汉蒙语言接触的结果,这说明语言接触中句法结构的形式与语义受影响的程度不同,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可以对这种不同作出解释。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ong Dynasty to the Ming Dynasty by the causee causative sentences. Compared with the Song Dynasty, the Yuan Dynasty pointed out: the default causatives causee ratio did not change, but the sentence changes obviously,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from sentence meaning no causative meaning, meaning two causative sentences after the Ming Dynasty, these two types of sentences is obviously reduced and the curing trend; compared with the literal translation the body of literature, the proportion of non literal translation in the case of default causative sentences causee is much lower, and the period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basically the same, but in the two categories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Yuan Dynasty causee default causative sentence semantic as complex. By contrast, the medieval Mongolian Chinese Causative Construction, pointing out that semantic change in the default sentence causee is causative Hammond the result of language contact, the form and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structure in language contact are affected in different extents, the rul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an explain for this.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JJD740012) 北京语言大学校级科研项目(11GH02)的资助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汉语使役句的形式结构是“主语-使役动词-兼语-谓词短语”,记作“np,+SHI+NP2+VP2”。相对应的语义结构是“致事-使役行为-役事-结果行为或状态”。一般情况下役事都要出现,但在语义非常明确的情况下,役事也可以缺省,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种情况虽然很少见,但从古至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韩玉国;范畴语法与汉语非连续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4 朱明来;宋人话本动补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丁勇;元代汉语句法专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阮剑豪;《元典章》词语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王进;《元曲选》祈使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朴乡兰;近代汉语表使役与表被动的“教/叫”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0年

9 范晓林;《元刊杂剧三十种》俗字俗词俗语与版式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杨西彬;扩充的格位理论与汉语相关句法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绍哲;俄语使役句与汉语兼语句之比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2 何元建;;论使役句的类型学特征[J];语言科学;2004年01期

3 于长宏;;日语使役句[J];世纪桥;2007年06期

4 金秀东;;谈日语使役句构成与成立条件[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魏玉娟;;翻译学视角下的中日文使役句探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戴金华;;他动词句和使役句中补句的对比[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3年03期

7 鲍海昌;再论使役句与使役表达[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8 张峧;;宋代使役句的语义特征[J];语文研究;2013年03期

9 傅冰;;日语自身使役句的意义及使用特点[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年02期

10 杨剑;;日语使役表现的分类及意义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晓兵;池田尚志;;日中机器翻译中的使役句及使役被动句的处理方法[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恩姬;英日朝汉使役句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2 赵璨;日语使役句的认知考察[D];湖南大学;2012年

3 田甜;关于日语中自我使役句的他动性[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1年

4 林燕凤;日语使役句的汉译[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5 杨丽峰;《新辑搜神记》使役句式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6 梁雪梅;英汉使役句对比[D];延边大学;2005年

7 苏玲;四川宜宾落润乡方言被动句式和使役句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徐瑶;论日语使役句的翻译方法[D];吉林大学;2014年

9 张运焕;关于日语使役句中使役对象的格助词表示「を」和「に」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钱群丹;日语自动词使役句与他动词句的区别[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44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344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7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