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作为批判性公民教育的中国外语教育

发布时间:2018-02-02 16:19

  本文关键词: 全球化 全球公民 批判能力 体验式教学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21世纪,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愈加广泛深入,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文化等没有了传统分明的界限。多元文化的社会对于国家教育都提出了挑战,即教育要为培养世界公民而服务。语言(包括外语)作为建构人社会身份的重要资源,在培养世界公民的宏大叙事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外语教育在世界公民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世界公民应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具有批判能力。在具有批判能力的基础上,世界公民才能在多元复杂的社会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本文基于世界公民相关研究,采用定性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本文首先明确了世界公民与批判能力的概念,以及西方教育对于批判能力的重视;进而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对于批判能力的重视不足,而外语教育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应担当起培养具有批判能力的世界公民的责任。此外,本文建构了中国外语教育培养批判性公民的理论框架,包括道德培养,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批判能力的培养四个维度。最后,基于实证研究基础上,本文指出体验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批判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 在中国的教育背景下,培养批判性的全球公民尚属全新的领域。本文为在中国的外语教育中,如何培养批判性的全球公民提出了理论框架与体验式教学这一建设性意见,对于未来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有着积极的意义。
[Abstract]:In 21th century, the exchanges in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other fields became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an irresistible trend.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society. Culture, such as the absence of traditional boundaries. Multicultural society for the national education has put forward a challenge. Language (including foreign language), as an important resource to construct human social identity, is in the grand narrative of cultivating world citizens.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ivic education in the world. In addition, the citizens of the world should have a variety of abilities. On the basis of critical ability, the citizens of the world can play an active role in a pluralistic and complex society. Based on the relevant research of world citizen, this paper adopts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Firstly,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concept of world citizen and critical ability, and the emphasis of western education on critical ability; Furthermore, it points out that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pays less attention to critical ability,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should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critical world citizens under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citizen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which includes four dimensions: moral cultivation, cultural cultivati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raining and critic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Based on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experiential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ritical ability.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educ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global citizens is a new field. How to train critical global citizens and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ve advice of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experiential teaching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future.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振前;中国外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出路[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3期

2 丁辉;包天仁社长采访著名外语教育专家马俊明先生实录[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年01期

3 李丽君;;主体性视野下的外语教育模式[J];大家;2011年08期

4 ;提高外语教育水平,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记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J];外语教学与研究;1978年02期

5 徐翁宇;哈外院的外语教育思想——缅怀老校长王季愚和赵洵[J];外语学刊;1998年02期

6 王珍心;新世纪成人高校外语教育的特点及趋势[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7 蒋磊;迎接入世挑战 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版);2001年02期

8 陈厚禄;外语创新教育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01年07期

9 秦建华;周恩来外语教育思想探略——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25周年[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十五”规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平建;;对学生进行外语素质教育的好教材——《外语教育往事谈》读后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李X 业;;关于办好民办培训性外国语教育机构的认识和实践[A];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C];2008年

3 陈岩;孙寰;;普遍英语热中的冷思考——我国俄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4 赵鹤兰;;浅析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与文化超越[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支永碧;;现代几种主要的语言观及其对外语教育的启示-对比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杨明仪;;英语教育“虚高过热”急待降温[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7 高晓芳;;指称外语的词语演变及其原因[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鲁子问;;试论外语规划[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The Inheritance and Revit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s:Responsibility,Concern and Action for the Youth[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青年的责任与行动”学生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10 Charles J.Russo;;世界城市中的儿童教育权利:新的情况、反思和建议(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熙涵;中国外语教育发展丛书出版[N];文汇报;2008年

2 记者 金鑫;李岚清为改革开放30年外语教育丛书作序[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3 卢春华;我国外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N];四平日报;2009年

4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刘利民;科学规划外语教育 切实服务国家战略[N];光明日报;2009年

5 记者 姜小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建社三十年[N];解放日报;2009年

6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 谢韬;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N];经济观察报;2011年

7 卧松/编译;英国外语教育将从小学开始[N];中国教师报;2002年

8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佟晓梅;全球化下的外语教育政策[N];光明日报;2010年

9 实习生 王晓飞;外语教育,从知识孤岛迈向资源的海洋[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冯倩 编译;外语教育在英国陷入危机[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国辉;中国的外语教育:基于语言能力回报率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吴柏祥;《纽约时报》与《光明日报》英雄报道与跨文化身份认同的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陈佑林;外语教育网络化的理论思考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翁立平;文化动态观下跨文化交际社会心理过程论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钱耘云;外语学习自主的原则—参数模型建构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刘卫东;翻译伦理重构之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刘丹;中外教师书面反馈对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9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王春慧;课堂互动与情感联系的建立在大学外语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翼丰;作为批判性公民教育的中国外语教育[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薛明珠;文化模拟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周阳;作为世界公民教育的中国外语教育[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陈建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段菲;从英文台词看中美文化的交互态势[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丽菊;有限之无限[D];南昌大学;2010年

7 李梅;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文化休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冯乐璋;我国近代外语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晶;辽宁师范大学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段江;从在华美国旅居者的文化适应过程研究其文化适应策略[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484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484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4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