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认识论的语言学——创造思想的“语言形式平面”
本文关键词: 语言 思想 符号 认识论 出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语言不是思想的声音记号和工具,而是一种社会制度和无意识的集体心理,从而构成了思想得以可能的先验基础。语言有着不同于"思想的逻辑"的深层道理。能指与所指的符号统一体把思想与事物的外在对立,扬弃为符号的内部对立,而符号之间的对立关系决定符号内部的能指与所指的对立关系,从而语言的理性把思想意向对象的普遍必然性还原为思想想象现实的"社会必然性"。
[Abstract]:Language is not a sound sign or instrument of thought, but a social system and unconscious collective psychology. Language is different from "logic of thought". The symbol of signifier and signifier unifies the external opposition between thought and things. Sublation is the internal opposition of symbols, and the antagonis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ymbols determines the antagonis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ignifier and signified within symbols. Therefore, the rationality of language restores the universal inevitability of the object of thought intention to the social necessity of the reality of thought imagination.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分类号】:H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杨洋;;浅议思想的语言表达[J];青年文学家;2011年08期
2 ;《陈新雄语言学论学集》出版[J];语文研究;2011年03期
3 王晓云;;简介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4 辛宇杰;;浅评胡塞尔的语言现象学[J];才智;2011年18期
5 李捷;;论误译之克服——一种文化解释学的分析范式[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林虹;;语言与性别差异初探[J];文教资料;2011年18期
7 ;河北省语言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石家庄市举行[J];中国语文;2011年04期
8 陆少兵;;法庭语境中预设的心理认知[J];大家;2011年17期
9 饶小炜;;中西方语言观的异同[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10 刘婧;;浅析汉英习语中的文化内涵[J];民营科技;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娟;;“语言形式”内涵辨析——附论高名凯先生的语言形式思想[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朱丽红;;普通话水平测试用于口语交际评价的思考[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崔为;;逸韵余霞,斯人独秀——陈独秀《连语类编》及其他[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史有为;;此词类与彼词类——从高名凯先生词类理论谈词类[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5 肖娅曼;;汉语“词类”的非独立实存性与词类功能(摘要)——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芳;演讲话语象征性互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马晓红;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D];复旦大学;2005年
3 杜世洪;脉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谢朝群;礼貌的实践转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本质[D];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
7 雒自清;语义块类型、构成及变换的分析与处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声学研究所);2004年
8 周频;再论语言、心智和实在三者的关系[D];复旦大学;2009年
9 高海洋;北京话常用词社会分层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10 张莹;译学观念的演进和冲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红;翻译研究的新课题[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2 钱英娇;当代合同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俊勇;写作基本规律再认识[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4 赖阳;试论语用的基本原则[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尚伟;晚清政治风云和社会称谓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程艳梅;贾公彦语言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彭娟;论言语幽默的制笑机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雯;对法庭辩论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析[D];重庆大学;2005年
9 胡建伟;汉英习语文化差异对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10 朱蕾;对法庭辩论中模糊限制语和模糊限制现象的语用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92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492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