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越南留学生汉语兼语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启示

发布时间:2018-03-07 19:00

  本文选题:越南留学生 切入点:兼语句 出处:《广西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汉语是缺乏严格意义形态变化的语言,兼语形式简练、灵活,可表示丰富的语义关系,在日常交际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兼语句是留学生应该掌握的特殊句式之一,是留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句型。本文对初、中、高级越南留学生平时作业的语料搜集以及对留学生的兼语句问卷测评,收集了不同学习阶段越南留学生使用兼语句时出现的偏误语料,总结留学生使用兼语句时出现的偏误类型。本文结合汉语兼语句本体研究,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分析了偏误语料,概括出了偏误类型,对偏误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对对越南留学生汉语兼语句的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提出本文研究的缘由、研究价值和目的、意义,概括兼语句的本体研究现状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第二章是越南留学生的兼语句偏误分析,首先交代本文的研究对象、语料来源、研究范围以及研究方法,对收集的兼语句语料从不同角度进行数据统计,进而总结分析留学生的兼语句偏误,进行偏误对比;第三章分析越南留学生出现这些偏误的原因;第四章提出教学建议;第五章对本论文做出总结,提出不足之处。
[Abstract]:Chinese is a language that lacks the change of strict meaning, and its forms are concise and flexible, which can express rich semantic relations and appear frequently in daily communication.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hinese teaching as a foreign language,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is often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oncurrent sentence is one of the special sentence patterns that foreign students should master, and it is also a key sentence pattern in the study of foreign students. This paper collects the error data of Vietnamese students in different learning stages, summarizes the types of errors that occur when the foreign students use concurrent sentenc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ombines the study of the ontology of Chinese and sente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rpus of errors, generalizes the types of errors, probes into the causes of error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nd sentence for Vietnamese student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reason, the research value and the purpose, the significanc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ontology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CFL).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analysis of the side-sentence errors of Vietnamese foreign students. Firstly, it explain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ource of the corpus, the scope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carries on the data statistics from different angles to the collected concurrent sentence corpus.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se errors; chapter 4th puts forward teaching suggestions; chapter 5th summarizes this paper and puts forward the deficiencies.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9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笑楠;;越南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J];华章;2009年08期

2 李燕洲;;越南留学生汉语“是……的”句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11年11期

3 吕桂云;;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11年08期

4 杨柳;程南昌;;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把”字句偏误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年05期

5 杨柳;;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是……的”句偏误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6 陈萍;;论句群语境中存在句的衔接手段——留学生学习汉语存在的偏误[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陈萍;;句群语境中的存在句考察[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唐永宝;林源;;越南留学生学习“倒、而、却”的偏误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1期

9 杨阳;袁伟;;越南留学生习得“都”的偏误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4期

10 寇美睿;李文奇;;越南学生学习汉语频率副词“再”和“又”的偏误分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通拉嘎;;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邓瑶;;PSC中双音节词语轻重格式的常见偏误分析及对策[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邓丹;;美国学习者汉语复合元音的偏误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韩玉华;;香港考生在PSC“说话”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分析[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6 袁义春;;小学生语言偏误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建强;;略论中介语理论与PSC[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宋丽娴;;斯瓦希里语学生汉语一级元音习得的偏误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许娜;;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实习生 李银 黄小川 本报记者 黄信;携手共进 友谊情长[N];广西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孟振兴;“南宁一定会有更大发展”[N];南宁日报;2010年

3 柳山;越南学生想来中国留学[N];广西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林涌泉 陈尤英;在互动中推动发展 在合作中实现共赢[N];广西日报;2010年

5 王源林;中越16所高校校长共研合作发展[N];科技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林涌泉;“我的桂林我的干娘”[N];广西日报;2010年

7 张芳 杨方舟;广西渐成中国—东盟人才培养教育基地[N];人民日报;2011年

8 陶子健;架起跨国育人新桥梁[N];广西日报;2011年

9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吴娟娟;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程度副词偏误分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10 方跃平;矿大国际化教育红红火火[N];中国矿业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秀娟;致使义的汉语兼语句和英语复合宾语句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Thea Sairine Wong(张赛英);印尼学生习得汉语“有”和“在”的偏误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李琳;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夏迪娅·伊布拉音;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6 王洁;汉语中介语偏误的计算机处理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7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番秀英;汉语和泰语个体量词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9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卢智f,

本文编号:1580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80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e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