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鲁迅作品中外来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1 19:45

  本文选题:鲁迅 切入点:文学作品 出处:《江汉论坛》2012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五四时期,中国的社会、文化以及国民思想都处于剧烈转型期。从语言方面而言,汉语经历着从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变的历史阶段。本文聚焦鲁迅文学作品中外来词的使用,以字母词和音译词为研究重点,对《鲁迅全集》中外来词的使用做分类整理,进而分析字母词和音译词的使用特点和表达效果。
[Abstract]:During the May 4th Movement, China's society, culture and national ideology were in a period of dramatic transformation. In terms of language, Chinese experienced a historical stage of transition from classical Chinese to vernacular.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use of loanwords in Lu Xun's literary works. This paper focuses on alphabetic words and transliterated words, classifies and arranges the use of loanwords in Lu Xun's complete works, and then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pressive effects of the use of alphabetic words and transliterated word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含‘着/了’介词的共时与历时考察”(项目编号:10YJC740090)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子课题“留学生副词习得研究”(项目编号:YYZX0921)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I210;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倪立民;鲁迅著作中的外来词研究[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2 刘云汉;;透视汉语中的字母词[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黄琼英;;基于语料库的鲁迅作品字母词的历时调查与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王珂;;今日汉诗应以准定型诗体的新诗为主体[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胡明;;也谈瞿秋白与鲁迅、冯雪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赵献涛;;鲁迅杂文外来词之管窥[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02期

7 刘涌泉;谈谈字母词[J];语文建设;199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王永茂;论鲁迅的进化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陈望衡;;炫目的学术景观:美育的凸起——20世纪初社会转型之际美学现象考察之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徐纪阳;;“鲁迅传统”的对接与错位——论光复初期鲁迅在台传播的若干文化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卢文婷;;破碎的身/影:续写与对话——《野草》与德国浪漫主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陆学莉;;宋元小说中唐侠女形象的嬗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武卓斐;;此是有情痴:《世说新语》之“哭”[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张连银;;明代科场评卷方式考——以乡、会试为考察对象[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9 陈占彪;;王的诤臣——胡适论知识分子的角色及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10 吴元康;;1921年初《新青年》同仁之间几则通信的时间问题[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向荣;;被低估的大师与外省文学的身份认同——兼论文学的地缘政治学[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张劲松;;晴雯双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剧[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晴;;论人物纪念馆的人文精神[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哈迎飞;;论鲁迅的家族意识[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姜彩燕;;鲁迅与实用主义儿童教育思想[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京华;;普罗文学的政治性和世界性——重读小林多喜二《蟹工船》兼论20世纪30年代中日左翼文学的同时代性[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易彬;;杂文精神、黑暗鬼影与死火世界——鲁迅与穆旦比较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2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祝春凤;全国广播中文夹杂外文现象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丽丽;鲁迅与《萌芽月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吉瑞;鲁迅与《河南》[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丽然;鲁迅:在科学和文学之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柏彦飞;“诚与爱”:鲁迅文学中的道德精神[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宇琳;微辞婉晦 精义致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梁健婧;《红楼梦》女性读者的审美心理探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丽凤;鲁迅与台湾文学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正W,

本文编号:1599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99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b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