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主体行为句的逻辑分析及语义解释
本文选题:多主体行为句 切入点:自由变元 出处:《语文建设》2012年22期
【摘要】:多主体行为句的形式语义描述目前并没有很好的答案。本文从行为的发出和接受的角度进行思考,借用C_p系统和语义解释,并对其进行了增加自由变元的扩充,为多主体行为句的语义解释和逻辑分析找到新的思路。规避了旧系统在语义描述时出现的语义混乱和矛盾,实现了对多主体行为句的形式语义初步描述。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is no good answer to the formal semantic description of multi-subject behavior sentences. In this paper, we use Cp system and semantic expla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havior issue and acceptance, and add free variables to it. A new way of thinking is found for the semantic interpret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of multi-subject behavior sentences, which avoids the semantic confusion and contradiction in the old system, and realizes the preliminary description of the formal semantics of multi-subject behavior sentences.
【作者单位】: 云南警官学院;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康光明;语篇语言学及语篇例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瑟;刘伟;郭海云;;汉语第三人称代词预指功能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4期
2 李永宁;;语篇、体裁分析理论及其应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3 罗长田;论高级英语课程目标及教学原则[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吕公礼;形式语用学浅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李英军,古丽米拉;语篇模式理论和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侯敏;孙建军;;面向汉英机器翻译的句组研究[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刘强;先设消解机制的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席留生;英汉科技说明文对比分析[D];河南大学;2003年
2 周静;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霍静宇;日本学生初级汉语叙述体语篇衔接手段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刘胜兵;大学综合英语教学研究的篇章语言学视角[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宋玉春;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梁亚冰;中国学生英语说明文中的段落修辞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胡小玲;主位推进模式研究及其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6年
8 陈友军;语篇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范微微;动态蒙太格语法对经典驴子句处理的发展[D];西南大学;2008年
10 薛彩霞;试论话语表现理论与动态谓词逻辑[D];河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12期
2 夏年喜;;DRS与一阶谓词逻辑公式[J];哲学动态;2005年11期
,本文编号:1670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70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