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侗语苗语语音的共时比较研究——兼论侗族苗族的历史接触关系

发布时间:2018-03-29 08:40

  本文选题:侗语 切入点:苗语 出处:《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6期


【摘要】:侗语和苗语属于汉藏语系的不同语族,他们的分离至少在万年以上。但历史上民族间的交往很早并且密切,在今天的居住分布上,两个民族不仅形成相互杂居的局面,有的地方同一个村寨就居住着两个民族。明清以来,黔东南地区清水江流域苗族变侗族,侗族变苗族的情况时有发生。文化上的长期接触和语言上相互学习,相互之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共时的角度对侗语和苗语中部方言的语音进行比较,探讨侗语与苗语的多重关系。
[Abstract]:Dong and Miao belong to different language families of the Han and Tibetan languages, and their separation is at least more than ten thousand years old. However, in history, the exchanges between ethnic groups were very early and close. In today's residential distribution, the two nationalities not only form a situation of living together.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Miao and Dong ethnic groups have changed from Miao to Dong and Dong to Miao in the Qingshuijiang River Basin in the southeast of Guizhou.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pronunciation of Dong dialect and Miao dialect from the angle of synchronic, and probes into the multiple relations between Dong language and Miao dialect.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H272;H21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福祥;覃凤余;;南宁粤语短差比式“X+A+过”的来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吴学达,唐芸;从语音对比分析看毕节地区汉、彝、苗语诸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3 毕节师专英语系第一科研课题组;毕节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母语影响英语学习情况调查[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01期

4 李金莲,朱和双;论中国少数民族的月经禁忌与女性民俗[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李启群;湘西州汉语与土家语、苗语的相互影响[J];方言;2002年01期

6 杨光美;刘仕海;;苗族地区发展稻田生态渔业的思考:以黔东南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7 陈国强;;黔东南苗族服饰的风格特征与传承发展[J];轻工科技;2012年05期

8 周艳;;贵州黔南方言的特殊语序[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李锦平;论苗语和汉语之间的相互影响[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李天翼;;上郎德苗寨社区参与旅游模式成因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余学军;;清明节苗族“嘎熙”祭仪的文化解析[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2 杨长坤;;昔日碧峒今何在[A];徐霞客研究(第16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2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余成林;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张永斌;黔西北民族杂居区语言生态与语言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丁崇明;昆明方言语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廖君湘;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蒋颖;汉藏语系名量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闻静;汉藏语系“的”字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孙秋云;18世纪汉文明向苗疆的传播及苗文明的回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江苗;马山壮语“形容词+NP”结构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吴满香;侗语熟语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刘文思;跨语言视角的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东芳;类型学视野下的正反问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龙晓雪;民族杂居村落语言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陈雪玉;论东家话在苗语川黔滇方言中的地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唐鲜艺;侗语上坎话动词配价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8 杜卓;苗族古歌的社会功能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9 杨春艳;黔西北苗族“解簸箕”仪式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10 王炳江;水书启蒙拜师祝词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贵生;侗语语音与黔东南东部方言——兼谈通过音系对比描述方言状况的方法[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4期

2 金美;黔东南苗语侗语对汉语语音的影响[J];贵州民族研究;1998年01期

3 曹翠云;论苗语方言现状及其形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4 王德温;侗语半浊声母的历史演变[J];贵州民族研究;1984年03期

5 薄文泽;侗语和佯AAAG语的一个语序变化[J];民族语文;1997年03期

6 杨子仪;《古本誊录》中的古侗字研读[J];民族语文;2000年04期

7 郑国乔 ,杨权;侗语词的结构形式[J];贵州民族研究;1984年03期

8 杨照飞;国外苗语中的新词术语[J];贵州民族研究;1990年04期

9 王辅世;刘援朝;;贵州紫云界牌苗语的语音特点和方言归属[J];语言研究;1993年01期

10 姜莉芳;新晃汉语中的侗语成分[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思志;;送气擦音的语音特点—以黔东南黄平苗语为例[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吴心源;;永恒的记惦[A];湖南省苗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洪江·中国第一古商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大,

本文编号:1680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80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e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