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只有……”构式的认知语用分析
本文选题:全都……只有…… 切入点:图形 出处:《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语言中存在大量具体的非理想的语言事实,对这些具体的边缘的语言现象进行个案研究,可以更全面的描绘语言结构的特征,揭示其产生和使用的动因,也为我们重新审视语法在语言结构中的地位,了解语言与认知的关系提供了契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汉语中表达“全都……只有……”含义的一类句子。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较为全面地概括这类句子的特征,认识其前后矛盾的原因并分析这类句子在认知和语用方面的动因。本文的研究成果说明这类句子反映了人类认知的一些基本规律,它们虽然违反语法规则,但仍然是可以被接受的,称它们为病句并不合适。 对这类句子进行过分析的学者主要有于根元(1982),徐盛桓(2010),吴炳章(2010),袁毓林、王明华(2011)。于根元(1982)考察了表达“全都……只有……”含义的一类句子,并认为把这类自相矛盾的句子列为病句值得商榷,因为它们所使用广泛,用法独特。徐盛桓(2010)认为这是利用指类句存在并容忍反例的特点所形成的表达方式。袁毓林、王明华(2011),,吴炳章(2010)认为这类句子的存在得益于缺省推理,即后一小句的介入取消了一般情况下可以成立的前提而得出了新的判断。但从语言使用经验来看,前一小句更像是用来作对比、衬托的,而不是用于被取消的。缺省推理的分析没有给前半句的对比、衬托功能以足够的重视,也忽略了这类句子中的有标记结构。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了这类句子的构式特征。根据Goldberg(1995,2006)对构式的定义,这类句子符合以下两点,可以成为一类构式:一是它们是“全称肯定/否定句+特称否定/肯定句”和突显功能的配对;二是特称句的出现使这类句子在形式上具有了不可预测性。句子中表达“全都”“只有”意义的词汇是开放的,“全都……只有……”是其中的典型成员。把这类句子作为构式进行观察和分析,突出了前后句在功能上的不可分离性。 针对缺省推理的解释忽略了前一小句的衬托功能这一问题,本文以Talmy(2000)的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认为在无标记的这一构式中,前后句分别起到了背景和图形的作用。全称是由于受到连续和闭合倾向的影响而形成的主观全量,而句子中的前后矛盾其实是主观全量和客观反例的对立,并非真正的前后矛盾。在有标记的这一构式中,由于客观反例处于特定语用梯级的较低端,受梯级推理的影响,特称句由图形最终转变为背景事件,全称句成为图形。有标记结构由无标记结构发展而来,拓展了这一构式的语用功能。 “全都……只有……”构式虽然存在字面上的矛盾,但仍被人们接受。它们被应用于文学作品、日常语言当中。在反预期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认为,与完全合乎语法的其它方式相比,这一构式具备反预期的语用功能,使得图形事件更为突显。同时,其中的全称凝聚了说话人更强烈的情感和态度,使这种表达方式更易于传递主观上的感受。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kind of sentence more fully , to reveal the reasons of its emergence and use ,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s of its emergence and use , 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the contradiction and to analyze the motivation of this kind of sentence in the cognitive and pragmatic aspects .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existence of this kind of sentence has benefited from the default reasoning because it is widely used and its usage is unique . By using the experience of language , Mr . Xu Sheng - huan ( 2010 ) thinks that the existence of this kind of sentence has benefited from the default reasoning .
On the basis of these studies ,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is kind of sentence . According to Goldberg ( 1995 , 2006 ) , this kind of sentence conforms to the following two points , which can be a kind of structure : one is the pairing of " full - scale positive / negative sentence + special " negative / affirmative sentence " and highlight function ;
The second is that the appearance of the sentence makes this kind of sentence in the form of non - predictability . The expression " all " in the sentence is open , " all . Only . " is a typical member of it .
Based on the graphic / background theory of Talmy ( 2000 ) , this paper considers that the front and rear sentences play the role of background and graphic respectively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continuous and closed tendency .
All of them are accepted by people only . They are used in literary works and everyday languages .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anti - expectation ,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is structure has the function of anti - expectation pragmatic functions , which makes the graphical events more prominent . At the same time , the whole name aggregates the more intense emotion and attitude of the speaker , which makes the expression more easy to convey subjective feelings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玉霞;从语法角度和主题结构角度谈英汉主语比较[J];宿州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2 黄华玲;论主位和述位对翻译教学的影响[J];高教论坛;2003年04期
3 良止,蒋勇;梯级含义与语力的传递[J];修辞学习;2003年06期
4 严敏芬;认知语用参数下的人称指示语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王远杰;;再探多项定语“的”的隐现[J];中国语文;2008年03期
6 黄行;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词序类型[J];民族语文;1996年01期
7 张蓉;;英语同源宾语结构的功能阐释[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彭建武;语言转述现象的认知语用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5期
9 蒋勇,侯国金;对比参照点的语用功能[J];外语教学;2004年02期
10 王彩丽;对警示类告示语的认知语用分析[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Rapid isolation of high-purity chloroplast DNA from microalgae chlorella and construction of chloroplast transformation vector[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2 ;Cu-Catalyzed Asymmetric Tandem Reac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ral Fluorine-Containing Building-Block[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Facile construction of trifluoromethylated heterocycles[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Chiral Mesoporous Silica:Chiral Construction via Cooperative Self-Assembly of Amphiphiles and Silica Precursors[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晓工;;Construction and Photoresponsive Properties of Azo Polymer Nano/Micro-structures[A];2010年海峡两岸高分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Preparation,Construc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Activities of Biphosphopentamolybdate Chains Linked by Strontium[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Construction of Phenyl Ring Based on Metal-Catalyzed Cyclization of Allene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ome Natural Targets[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8 ;Enantioselective Construction of Spiroindolenines by Ir-Catalyzed Allylic Alkylation Reactions[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9 ;One-Step Construction of Aza or Oxa-Bridged Benzo[a,d]cycloheptenes from Readily Available 2,3-Allenyl Malonates or 2,3-Allenols and o-Iodobenzaldehyde or Imine[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10 ;Development of Cascade Reactions for Rapid Construction of Diverse Heterocyclic Architectures[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图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朱忠良 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一)[N];中国财经报;2002年
2 朱忠良 译 译者单位:全国人大财经委调研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二)[N];中国财经报;2002年
3 王亮;物流软件杰合伟业浮出水面[N];国际商报;2000年
4 陆扬;中国有哲学吗?[N];文艺报;2001年
5 ;共襄盛举 掌握未来[N];科技日报;2010年
6 广东建设报记者 谈健 纪辛 孙晓峰;LEED,在中国……[N];广东建设报;2010年
7 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工集团:高铁匠人[N];人民铁道;2010年
8 通讯员 东志红;设计院上榜2010年“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N];石油管道报;2010年
9 通讯员 田奕丰;西二线海底管道项目有序展开[N];石油管道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英;汉语主语省略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哈赛;巴基斯坦大型建筑项目风险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Tchidi Megan Florent(齐弟);精益六西格玛在建筑工程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沈欣;粮食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健军;现代汉语转折范畴的认知语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Ali Fadhil Naser Al-Dulaimi(那思);PC箱梁桥加固前后损伤检测及性能评价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王宏军;基于双向优选论的多维视角话语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KONATE Djibril;城市化中的公园和花园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9 王远杰;定语标记“的”的隐现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秀芹;天津市重要城市规划事件及规划思想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秀丽;“全都……只有……”构式的认知语用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刘敏;汉语“不要太……”构式研究:多重压制动态传承视角[D];河南大学;2012年
3 李倩;“无A无B”构式的认知语用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4 杨偃成;善意谎言的认知语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5 杨晓琼;连贯的认知语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邢学鹏;中文V+O~P结构的认知语用阐释[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7 刘靖;现代汉语“AA de”构式的认知语用考察[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8 赵帮华;“不A不B”构式的认知探索[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9 吴元珍;英语层级反义词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朱赫今;英语插入性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95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95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