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话”的话题标记功能及相关问题讨论
本文选题:“的话” + 话题标记 ; 参考:《语文研究》2012年04期
【摘要】:"的话"可以用来标记论元共指式话题、语域式话题和分句式话题,它对话题信息具有强化作用,对话题焦点具有调控作用。在标记话题的同时,"的话"还有舒缓语气的作用,是一个主要用来标记和突显话题,兼表委婉语气的语气词。
[Abstract]:It can be used to mark argumentative coreference topic, register topic and sub-sentence topic, which can strengthen the topic information and regulate the topic focu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has the function of soothing tone, which is mainly used to mark and highlight the topic, and also to express euphemism.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120002040010) “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子课题(项目编号:YYZX0915)的经费资助
【分类号】:H1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谢晓明;;假设类复句关系词语连用情况考察[J];汉语学报;2010年02期
2 江蓝生;;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J];中国语文;200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群霞;话题后“啊”的语用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足云;“是……的”句式的比较与系统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周有斌;“不是A,就是B”句表述对象的数量及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黄启庆;尹海良;;现代汉语AB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形式及其音变处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沈云佳;论《呼兰河传》中的ABB式色彩词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杨瑾钰;;试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沈丹蕾;《五灯会元》的句尾语气词“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肖奚强;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卢英顺;;“上去”句法、语义特点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2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3 陶原珂;;从汉语的词性-义项关系论汉外词典的词性标注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魏励;;现代汉语“作”和“做”的使用分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胡妍;;论话语理解的语义联想策略[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韩杰;;谚语中的数词对举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郭中;;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语的基本语序问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楚群;;论现代汉语中非典型连动句式“V起来+AP”[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艳林;;“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凤杰;汉英对比韵律系学中的若干问题[D];南开大学;2010年
7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翼;复合动词和及物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军珲;基于统计的常用汉语副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赵瑞粉;《现代汉语词典》程度副词配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崔显丽;《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晶凝;汉语语气表达方式及语气系统的归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徐晶凝;语气助词“吧”的情态解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郭彦成,洪淼;现代汉语完句成分研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周绍珩;;马丁内的语言功能观和语言经济原则[J];国外语言学;1980年04期
5 徐烈炯 ,刘丹青 ,袁毓林;《话题的结构与功能》评述[J];当代语言学;2003年01期
6 熊子瑜,林茂灿;“啊”的韵律特征及其话语交际功能[J];当代语言学;2004年02期
7 郑超;话题研究举疑[J];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01期
8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9 马清华;强程度标记的叠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李兴亚;语气词“啊,呢,吧”在句中的位置[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眉;面向对外汉语的话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银花;;语气词“U&”及其类型学意义[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孙苹;;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3 孙苹;;《雷雨》句中语气词研究[J];知识经济;2010年16期
4 苏丽红;;玉林话的语气词[J];汉语学报;2011年01期
5 方有国;;《荀子》“而为”辨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6 徐红梅;;安徽涡阳话中常见的语气词[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赵振兴,顾丹霞;《周易大传》语气词的语用功能考察[J];古汉语研究;2004年03期
8 林春雨;;汕头话的常见语气词[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于丽丽;;从《论语》看上古汉语中语气词“也”和“矣”的使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10 冯玉;O醇宴,
本文编号:18100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10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