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完全受影响”和“部分受影响”编码方式的类型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8 11:51

  本文选题:“把”字句 + 体貌 ; 参考:《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摘要】:本文对完全受影响和部分受影响的编码方式作了跨语言(方言)的考察和分析。首先对汉语三种完全受影响和部分受影响表达方式进行描写,然后对国外28种语言完全受影响和部分受影响的编码方式作了归类分析,最后以本文的尝试性研究为例,探讨了语言共性与个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而说明把汉语置于世界语言变异范围内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cross - language ( dialect )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totally affected and partially affected coding methods . Firstly , three completely affected and partially influenced expressions are described , then 28 languages in foreign countries are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 Finally ,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generality and personality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 and the importance ,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putting Chinese in the world language variation range are explained .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部分量编码方式的类型学研究”(项目编号:12YY00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济卿!日本国神户市滩区高羽町三丁目13—3;有关“把”字句的若干验证与探索[J];语文研究;2000年01期

2 沈家煊;;如何处置“处置式”?——论把字句的主观性[J];中国语文;2002年05期

3 张伯江;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J];语言研究;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海霞;;从方位词“内”、“外”探讨亲属称谓的空间隐喻[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2 张云秋,柴兴东;汉语主动式的表达形式及强化等级[J];北方论丛;2002年04期

3 王光全;“把”字句的原型用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陈勇;英汉空间隐喻成对词排序的标记性[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佟倩;;反义词研究中的标记论及标记颠倒[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彭育波;;连动句的认知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刘世英,曹华;词序象似性、对称与不对称[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刘禀诚;胡衍铮;;不对称和对称:汉语新词构词的重要途径[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齐春红;“不得”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张时阳,刘祥友;现代汉语中的“N_受+N_施+V”句[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艳林;;“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会;;试论“不大+V/A”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明慧;李平华;;“V+T+N”和“V+N+T”句式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学辉;;说“好个N!”[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建理;;英汉直接致使移动句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杨德峰;;以朝鲜语为母语的学生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刘振平;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牛保义;相信和怀疑:附加疑问句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4 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7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丁加勇;隆回湘语动词句式及其配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玲;儿童语言中的主体格、客体格、邻体格介词[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2 吉田泰谦;汉语肯定句与否定句不对称现象的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李杰;蕴涵静态义素的动态词考察[D];河南大学;2001年

4 贺晓玲;两种表致使义句式的异同考察——“使”字句和“把”字句[D];暨南大学;2001年

5 王晓亮;汉语一价动词的认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徐敏;英语中的性别岐视[D];湖南大学;2001年

7 王天佑;关于VA了动补结构[D];延边大学;2001年

8 刘瑛;现代汉语正反问反问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9 胡勇;从汉语被动结构的演变看汉语注重话题的语言类型特征[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10 张R,

本文编号:1861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61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4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