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兼谈高校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改革
本文选题:网络时代 + 大学生 ; 参考:《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对传统应用写作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是弱化了写作意识的积累;二是导致了写作素质的下滑;三是调高了写作教学的期望。为此,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理论实践并重、构建全新课程内容,强化写作实践教学、构建综合实训平台,突出写作技能考查、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network poses a severe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applied writing. First, it weakens the accumulation of writing consciousness; second, it leads to the decline of writing quality; third, it raises the expectations of writing teaching. Therefore, we must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situation,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social demand, pay equal atten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 construct a new curriculum content, strengthen writing practice teaching, construct a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training platform, and highlight the examination of writing skill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pplied writing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cultivate high quality applied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e should set up a multivariate evalua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H19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婷;;网络时代对译者主体性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王琦;;谈大学生的求职与口语交际能力[J];天中学刊;2011年02期
3 何伟荣;;对当前大学生阅读缺失问题的探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8期
4 杨芳;;校园汉英语码转换动机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费鹏;;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6 图图;;口才真的那么重要吗?[J];黄金时代;2002年02期
7 郭骏;;大学生语言素质的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周桦森;;大学生恭维语的语用性别差异[J];新余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周卫红;;大学生学期学习计划的写作技巧[J];语文学刊;2011年13期
10 陈瑜;;网络语言真“给力”[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普;;关于网络时代语言规划的思考[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高永伟;;网络时代的词典编纂[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3 游来林;;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写作教学中的一种探索[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金振邦;;网络时代:文本写作理论的多元裂变[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5 毕世响;;语词联想测验的理论意义,实际操作和运作机制的分析[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6 常江;;大学生应用写作学习难点及对策研究一:语言转换[A];贵州重庆河北海南四省市写作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陆丙甫;;增加汉字书写系统的语法信息[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陈学璞;;论网络对写作的挑战[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9 张成霞;;浅谈高校外事翻译人员素质的培养与提高[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6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彭聃龄;郭德俊;张素兰;;同一性判断中汉字信息提取的初步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婵;网络时代的新词热词[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记者 金石;网络时代 汉字生态环境之辩[N];西安日报;2011年
3 周毅;网络时代需要“顶”[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4 丁咏静;别让汉字沦陷在网络时代[N];保定日报;2006年
5 记者 翟帆;百名外国大学生来华竞赛汉语[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缪迅;大学生中文教育必须进一步得到重视[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7 孙正龙;网络时代不必排斥“网语”[N];甘肃日报;2006年
8 缪迅;让汉语通行天下:还需百万大学生踊跃参与[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9 本报评论员 马蔚;不过度忧虑,,也不消极对待[N];工人日报;2005年
10 程刚;北京奥运会助推汉语热[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立;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霞;汉维大学生道歉策略跨文化语用对比[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2 向发意;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程艳芳;中美大学生议论文中的话语标记语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赵静;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静;大学生校园常用称谓初探[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赖勇强;大学生阅读的性别偏好[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蕾;大学生称呼语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悦;大学生日常用语中性化的趋势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崔绍忠;基于网络的大学生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10 黄健吾;非职业译员连续传译困难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14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14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