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模糊言语的生成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6 03:48

  本文选题:模糊言语 + 语义 ; 参考:《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摘要】:模糊言语是一种常见的言语现象。文章分析了模糊言语的生成原因:词语本身的模糊性;语义的缺损;增大语义可及难度;言语双方对多项语义的不同选择;多向运用语义等。重点探讨了由修辞关联生成的模糊言语现象,总结其方式主要为:关联不同的语义亮点;利用语义的两歧;曲解、引申明示信息;利用语义的范围;利用虚假信息;无意为之的偏向关联等等。此外,文章认为模糊言语生成的过程往往也是创造动态语境的过程。
[Abstract]:Vague speech is a common speech phenomen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fuzzy speech: the fuzziness of the word itself, the semantic defect, the increase of the semantic accessibility difficulty, the different choice of multiple semantics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speech, the multi-direction application of semantics, and so 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henomenon of fuzzy speech generated by rhetorical relevance, and concludes that the main ways are: relevance of different semantic highlights; use of semantic dichotomy; distortion, extension of explicit information; use of semantic scope; use of false information; Unintentional bias related and so on. In addition,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process of fuzzy speech production is also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dynamic contex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互文视野中的语篇结构研究”(08BYY058)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11年度科研项目
【分类号】:H0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健;试论模糊语义的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俞莲年;语言的特殊性与口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张蓊荟,沈晓红;英汉翻译过程中推理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鞠红;论低调陈述的特征和社会心理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杨玲;柯扬茜;;英汉篇章结构直线型/螺旋型批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詹全旺;;新闻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朱小美;王翠霞;;话语标记语Well的元语用意识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梁改萍;语用失误与语用能力的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张尧;浅析口头交际中的明示与语境效果的获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慧琼;杜建华;;受众为何按照谣言而不是新闻行事?——对2010年两起地震谣言的比较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素珍;;试论合作原则及其偏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3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4 赵彬;;商务谈判中语用策略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5 李洁麟;;心理语言学与“传”务求通新解——对电视“说”新闻的心理语言学解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王秋端;;间接言语行为与礼貌性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方碧月;;整合中的幽默及其审美机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林祈;;话轮分析——推销员与潜在顾客的交流对销售结果的影响[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胡敏;;词义模糊与教学(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颖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迁移与语用失误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U,

本文编号:2068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68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b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