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关系从句中心语方向参数的二语习得实证研究——中心语参数僵化的中介语相同语类并置假设
本文选题:汉语关系从句 + 中心语参数 ; 参考:《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02期
【摘要】:现有的关系从句习得研究并未涉及汉语关系从句的某个具体参数值在中介语语法中能否重新设定的问题。本文以母语为英语、俄语、韩语的学习者为调查对象,力图从类型学角度调查母语不同的学习者习得汉语关系从句中心语参数重新设定的二语习得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母语类型学特征对英语组和俄语组的影响具有一致性,但韩语组的表现并不符合基于类型学特征的预测,而所有二语组在具有相同语类并置的汉语关系从句上的表现都呈现出中介语僵化的态势。文章对习得汉语关系从句的诸多中介语表现提出了可能的解释。
[Abstract]: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acquisition of relative clauses does not deal with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a specific parameter value of a Chinese relative clause can be reset in interlanguage grammar.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acquisition of second language (L2) by learners whose mother tongue is English, Russian and Kore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ypolog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native language typology on English group and Russian group was consistent, but the Korean group's performance did not accord with the prediction based on typology. However, all the second language groups show a rigid interlanguage situation in the Chinese relative clauses with the same category juxtaposi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a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the interlanguage expressions of the acquisition of Chinese relative clauses.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 2010 年度项目“长距离句法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及其二语习得研究”(编号:GD10YWW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不同母语背景留学生汉语句法发展模式研究”(编号:11CYY02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编号:08JC740010) 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宝国;宁爱华;;汉语主语和宾语关系从句加工难度的比较[J];应用心理学;2008年01期
2 周统权;郑伟;舒华;杨亦鸣;;汉语宾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论——来自失语症研究的证据[J];语言科学;2010年03期
3 张强;杨亦鸣;;汉语宾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来自神经电生理学研究的证据[J];语言科学;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晓霞;成晓光;;汉语关系从句加工研究现状和展望[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戴运财;胡慧玲;章晓雯;;从学习者英语关系从句的习得看关系从句习得的理论假设[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张强;江火;;关系从句加工优势及局部句法复杂性解释——以汉语主宾语位置的关系从句加工为例[J];外语研究;2010年06期
4 何文广;陈宝国;;认知神经科学及多学科视域中的宾主关系从句[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蔡任栋;董燕萍;;词汇层面双语控制的工作记忆效应[J];当代外语研究;2012年04期
6 吴芙芸;;试论Hawkins的领域最小化理论于汉语关系从句加工之意义及潜在问题[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戴运财;朱庆;叶志雄;;二语习得中英汉关系从句习得的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8 周统权;郑伟;舒华;杨亦鸣;;汉语宾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论——来自失语症研究的证据[J];语言科学;2010年03期
9 张强;杨亦鸣;;汉语宾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来自神经电生理学研究的证据[J];语言科学;2010年04期
10 刘涛;周统权;杨亦鸣;;主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的普遍性——来自汉语关系从句ERP研究的证据[J];语言科学;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戴运财;二语习得中的个体差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涛;汉语句法移位的神经语言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晓霞;主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先共性的研究:汉语神经电生理学的证据[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殷刚魁;基于竞争模式的中国中学生英语关系从句理解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赵燕;中国大学生对英语定语丛句的二语习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迟;中国中学生英、汉语关系从句学习与习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哲;汉语儿童定语从句习得的调查和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亦鸣;周统权;;失语症语法障碍的表现与研究——海外失语症语法障碍研究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5年04期
2 陈宝国;宁爱华;;汉语主语和宾语关系从句加工难度的比较[J];应用心理学;2008年01期
3 杨亦鸣;;语言的理论假设与神经基础——以当前汉语的若干神经语言学研究为例[J];语言科学;2007年02期
4 周统权;郑伟;舒华;杨亦鸣;;汉语宾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论——来自失语症研究的证据[J];语言科学;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慧玉;;论二语习得的情感因素及其教学启示[J];海外英语;2011年08期
2 韩海华;;动机因素在第二语言教与学中的作用[J];海外英语;2011年06期
3 吴军莉;;二语习得与语料库英语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郭丹妮;;母语负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7期
5 李楠;;论交互式理论对二语习得中教与学的启发(英文)[J];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6 华裕涛;王慧平;;二语习得视角下的大学外语第二课堂建设[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7 王珍;;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词汇记忆方法[J];科技资讯;2011年15期
8 王永婕;;成人与二语习得[J];华章;2011年18期
9 于艳丽;;语言输入在大学英语语言积累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1年50期
10 兰珉娥;罗利;;浅谈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交际策略[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易静;;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分析阅读理解错误[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宋雪松;文旭;;二语习得中的概念整合模式[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吴慧;;从输入到输出的习得过程及其心理机制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4 彭昆湘;;语法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演变及其启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5 伍志辉;;交互作用的认知语言学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李慧杰;秦怡;;外国教师与中国教师教授儿童英语之对比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齐秀坤;赵咏;;母语的负迁移对英语学习者写作的影响[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8 冯伟伟;;影响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几个“融合”之势[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9 赵凌;;文化的标记性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陈万会;;心理词汇的表征与二语词汇习得中的跨语言影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 赵建会;母语迁移和二语习得关系之我见[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2 陈琳;外语学科中的辩证法[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岳阳师范学院 曾葡初;“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没有本质区别吗?[N];光明日报;2001年
4 受访嘉宾:薛毅: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袁洪庚:兰州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 主持人:本报记者 王佳欣;外语教材:是否要原汁原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5 缪迅;英语教学“一条龙”要舞起来[N];文汇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运财;二语习得中的个体差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钟书能;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名词化习得的认知语言学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3 武和平;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进行体标记的优选论解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4 徐璐;课堂教学中的动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丰国欣;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宁宁;英语时体习得中的类比运用: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案例调查[D];复旦大学;2009年
7 谢元花;中国学习者对英语提升谓词的习得:语义启动和句法启动的综合分析模型[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8 暴丽颖;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环境中的语言石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郑超;IP外名词性结构及其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初始重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10 杨滢滢;二语习得中的形式与意义关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文慧;情感过滤对二语习得输出过程的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郭文琦;二语习得中情感因素与英语口语教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李瑛;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4 侯伟;词汇呈现方式对儿童汉语词汇习得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5 范荣廷;母语迁移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胡振波;不同层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相关因素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声威;产出性练习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8 王正胜;中国学生对英语Tough结构的习得[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9 朱恒华;计算机技术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黄小艳;中国学生英语心理动词习得中的参数重置[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01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01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