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音标表的变化——增减与修改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and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according to several vers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scheme and some other materials since 1888.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740003)资助
【分类号】:H01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蓝;;“中国通用音标符号集”及若干问题的说明[J];方言;2006年03期
2 赵杰;论汉、日两语不同的音长特征[J];汉语学习;2002年04期
3 张彦;;句重音与句末语气词的音高[J];汉语学习;2006年02期
4 邢凯;关于汉语和侗台语的介音问题[J];民族语文;2000年02期
5 胡伟民;英语辅音丛刍议[J];外语学刊;1995年04期
6 刘娟;牟平方言上上相连的变调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7 林茂璨;音高显示器与普通话声调音高特性[J];声学学报(中文版);1965年01期
8 李子殷;汉语二字调图样分析及其在合成语言中的应用[J];声学学报(中文版);1985年02期
9 王素平;汉语普通话的轻重音研究述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年03期
10 朱珊;英汉音节结构比较和语音教学[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云峰;声调感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曾春蓉;湘语声调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晓丽;[D];浙江大学;2004年
2 王彩豫;英汉语调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默;初、中级韩国留学生汉语动词谓语句停延习得分析和教学对策[D];南开大学;2006年
4 程敏敏;焦作城区话名词性变韵及其年龄变异[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李芳兰;留学生朗读说话中停延能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胡琴;试论中国音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7年
7 夏文华;晚清民国时期化学元素中文名称生成历史的文化考察[D];山西大学;2007年
8 许良越;当代音系理论在汉语音韵研究中的应用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38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38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