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面向全球的汉字学——关于汉字研究融入国际学术体系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10-12 11:26
【摘要】:中国的汉字研究自古及今,都有很丰富的成果,但至今没有成为世界性的独立学科,原因很多。首先,现有的学科分类体系参照西方建立,西方因为没有发达的文字学而使文字学成为语言学的依附,汉语言文字也就没有了汉字学;第二,西方学者对以汉字为代表的表意字缺少深入的研究,表意字的独特性被蔑视,汉字研究被孤立;第三,汉字研究自身存在诸多问题。汉字学的确立和走向世界,必须在深入研究汉字本体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表意字的优点和不足,理顺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构建符合实际的学术体系,克服汉字研究中研究对象人为割裂、阐释任意等等不足。在汉语热的当今世界,汉字应当是文化多样化的一极而不是交流的障碍,汉字学只有自强自立才能在国际学术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Abstract]:The study of Chinese characters has made a lot of achievements since ancient times and today, but it has not become a world independent subject for many reasons. First of all, the existing disciplinary classification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western countries. Because the west has no developed philology, the philology has become the dependence of linguistics, and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have no Chinese characters. Second, Western scholars lack of in-depth research on ideographic characters represented by Chinese characters, the uniqueness of ideographic characters is flouted, and the study of Chinese characters is isolated. Thirdl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nd go to the world of Chinese character science, we must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deographic characters, straighten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s and language, and construct a practical academic system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study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artificial separation, interpretation of arbitrary and other deficiencies. In the hot world of Chinese, Chinese characters should be a pole of cultural diversity rather than an obstacle to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10&ZD091)
【分类号】:H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朋朋;评索绪尔对语言和文字之间关系的论述[J];汉字文化;1994年04期

2 李守奎,李轶;表意字的表达功能与古文字考释[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3 黄德宽;从转型到建构:世纪之交的汉字研究与汉语文字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3期

4 唐兰;娗娗文字学[J];文字改革;1961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丹;人类文字第一成熟期述要[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和为;关于汉字学中的假借问题[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2 ;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J];汉字文化;2000年03期

3 吕允康,郝淑敏;WTO背景下我国外语教学思考[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李人凡;;汉字研究社会化的新思考[J];出版广角;1999年12期

5 明明;论全球化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影响[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6期

6 张晓明;;汉字研究的拓展与深入——汉字字体学建立的学术背景[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之其;咬文嚼字的新视野——《汉字研究新视野丛书》读后[J];咬文嚼字;1997年06期

8 张克;;王凤阳的《汉字学》及其汉字学思想[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9 刘庆俄;《汉字学纲要》前言[J];汉字文化;1994年04期

10 王开扬;论研究汉字的立场、方法与学风(一)[J];语文建设;199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健;;我国双语教学的跨文化冲突背景[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钱乃荣;;新世纪的语言环境和上海话的变化[A];都市文化与都市生活——上海、纽约都市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周有光;;关于现代汉字学[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4 郭龙生;;汉字的现状和未来[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何茂活;;妄说不是文化,臆断岂成科学[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研究的新趋势、新思考——第五届国际对比语言学大会述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朱文旭;马娟;;彝文中的借汉字研究[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连登岗;;汉字基础理论研究亟待加强[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敏;;释孝 释寿[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10 樊明亚;;汉字符的语用“六书”[A];第一届、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登峰;何谓中国追求的全球化?[N];音乐生活报;2010年

2 记者 杲文川;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召开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张巨龄;关于汉字研究答《朝日新闻》记者问[N];光明日报;2002年

4 江美萱;《外国人巧学汉字》中英法三版本同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李培禹;李土生:为汉字写“传记”[N];光明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丰捷 通讯员 张程;重拾温暖的手写体[N];光明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丰捷 通讯员 张程;重拾温暖的手写体[N];光明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丰捷 通讯员 张程;重拾温暖的手写体[N];光明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丰捷 通讯员 张程;重拾温暖的手写体[N];光明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丰捷 通讯员 张程;重拾温暖的手写体[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英;小篆形声字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89年

2 张素格;海峡两岸CJK字符集差异字形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张晓明;春秋战国金文字体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刘靖年;汉字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朱葆华;原本玉篇文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永生;古汉字与古埃及圣书字表词方式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彭_g;魏斯格贝尔的“母语和母语教育”理论及其对汉语汉字研究与教学的启示[D];复旦大学;2010年

8 胡志明;战国文字异体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智慧;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汉字构形理论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文华;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及其文字学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艳;汉字的文化构成及其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倩;从全球化和全球本土化看口译中文化因素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焦英杰;汉字理据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4 卢珊;汉语商务语篇中英汉语码转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郝伟凡;以“口译、译员能力”评估模式浅议体育口译应具备之能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邱志玲;试论汉字学与汉字文化学框架内的汉字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何立均;符号学视野下的汉字象似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关燕芳;《蒙古秘史》标音汉字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9 韩栋;《说文》会意字管窥[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晓;汉字功能论[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65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65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1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