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也论条件小句是话题

发布时间:2019-06-06 17:36
【摘要】:Haiman(1978)提出条件小句是话题的观点,之后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观点提出了一些疑问。对这些疑问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尽管在一些细节上需要做出修正,但是Haiman(1978)的观点是经得起语言事实检验的。深化对此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对条件和话题这两个范畴的认识和研究。
[Abstract]:Haiman (1978) put forward the view that conditional clauses are topics, and then many scholars raised some questions about this view from different angles. After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se questions, it can be found that although some details need to be corrected, Haiman (1978)'s point of view can stand the test of linguistic facts. Deepening the discussion of this problem is helpful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of conditions and topics.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类型学视野中的汉语条件句研究”(编号:11YJC740098)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1CYY051) 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面上项目(编号:SM201010028012)的资助
【分类号】:H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顾钢;话题和焦点的句法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方梅;;关于复句中分句主语省略的问题[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3 戴悉心;“即使”句的分类及其语义语用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2期

4 彭小川;杨江;;说“一旦”[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1期

5 江蓝生;;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J];中国语文;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海霞;;从方位词“内”、“外”探讨亲属称谓的空间隐喻[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2 张云秋,柴兴东;汉语主动式的表达形式及强化等级[J];北方论丛;2002年04期

3 陈勇;英汉空间隐喻成对词排序的标记性[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佟倩;;反义词研究中的标记论及标记颠倒[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刘世英,曹华;词序象似性、对称与不对称[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刘禀诚;胡衍铮;;不对称和对称:汉语新词构词的重要途径[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齐春红;“不得”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张时阳,刘祥友;现代汉语中的“N_受+N_施+V”句[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9 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10 彭泽润;;论“词调模式化”[J];当代语言学;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郭中;;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语的基本语序问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艳林;;“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会;;试论“不大+V/A”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赵明慧;李平华;;“V+T+N”和“V+N+T”句式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吴学辉;;说“好个N!”[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德峰;;以朝鲜语为母语的学生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10 古川裕;;现代汉语感受谓语句的句法特点——“叫/让/使/令”字句和“为”字句[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保义;相信和怀疑:附加疑问句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2 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吉田泰谦;汉语肯定句与否定句不对称现象的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王晓亮;汉语一价动词的认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徐敏;英语中的性别岐视[D];湖南大学;2001年

4 王天佑;关于VA了动补结构[D];延边大学;2001年

5 刘瑛;现代汉语正反问反问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6 付士勇;省略研究述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胡勇;从汉语被动结构的演变看汉语注重话题的语言类型特征[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8 胡大柳;《现代汉语词典》异形词分析及处理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许哲;朝鲜族小学生汉语述补结构偏误分析[D];延边大学;2002年

10 于萍;汉语代词宾语后置的演变过程及其动因[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邢向东;陕北晋语沿河方言愿望类虚拟语气的表达手段[J];语文研究;2005年02期

2 张谊生;;试论主观量标记“没”、“不”、“好”[J];中国语文;2006年02期

3 赵金铭;教外国人汉语语法的一些原则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2期

4 王晓凌;;“会”与非现实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5 冯胜利;论汉语的“韵律词”[J];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苇舫;阅读的重建及其意义[J];浙江学刊;2002年06期

2 肖应平;;论祈使句的焦点和话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朱玲玉;贺红;;从认知语境建构看会话含义的产生——以《白象似的群山》为例[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雷莉;汉语话题标记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12期

5 丁俊苗;试析话题与复句后分句主语的简省[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6 杨石乔;英汉话题结构对比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刘云;篇名的篇章化[J];语言研究;2003年03期

8 郑超;话题研究举疑[J];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01期

9 白健;;主语和话题区别谈[J];红河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丰国欣;话轮转换与话题转换[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鲍延毅;聊“聊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国萍;现代汉语差比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金亮;主谓主语句考察[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唐丽娟;西周时期受事主语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麦妮娜;现代汉语主语的语法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滕鹿;报纸新闻标题中“主语+时量短语”格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尤梦娜;汉语中“领主属宾句”的句法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6 何明烈;形式与内容:议论、说明性语篇连贯的宏观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7 李琳;趋向词“起来”的相关格式及其语法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亭亭;汉语言语交际中称赞语的性别差异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孙红举;主谓谓语句的多维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姜有顺;论“P V-起来(S’)”[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94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94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e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