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言语行为”的后现代状况

发布时间:2019-06-24 18:01
【摘要】:在其创立者奥斯汀和塞尔那里,"言语行为理论"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其任务是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注"日常语言"的使用情况,研究言语行为的分类和句子意义与语境的关系。塞尔利用言语行为理论开创了对"虚构"的哲学研究方式;经过与解构主义的论争,言语行为理论被改造为一种多元主义的阐释方法;而后现代思想家们则通过挪用言语行为理论的某些观点和概念,找到了突破语言结构、对社会文化生活中种种权力话语机制展开批判的手段。言语行为理论在"后现代"语境下的发展史正是其创始人最初的意图被渐渐遗忘的历史。
[Abstract]:In Austin and Searle, the founder of speech act theory, as a philosophical theory, its task is to oppose "logical positivism", pay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daily language", and study the classification of speech ac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tence meaning and context. Searle used speech act theory to create a philosophical research method of "fiction"; after the debate with deconstructionism, speech act theory was transformed into a pluralistic interpretation method; post-modern thinkers found a means to break through the language structure and criticize all kinds of power discourse mechanisms in social and cultural life by misappropriating some viewpoints and concepts of speech act theory.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speech act theory in the context of "postmodernism" is the history in which its founder's original intention was gradually forgotte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0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进;;反本质主义与叙事嬗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3 李志岭;;汉字的宗教、美学、符号属性与天人合一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赵颖坤;;“均质”与“激情”下的规则制定——建国初期的立法及其社会背景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郑小霞;;从抽象理性批判到资本批判——马克思对黑格尔现代性诊断的批判与超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王浩斌;;试论胡塞尔生活世界理念的方法论特征[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童敏;以对话为核心的个案工作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吕新萍;从知识、方法多元性看社会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刘立;文本“空白”和文学翻译的再创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李长成;;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兵;;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价值观:多元中的追求[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3 黄旦;丁未;;传播学科“知识地图”的绘制和建构——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传播学译著的回顾[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张庆熊;;语言、世界和交往行为——评哈贝马斯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的继承和批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谢永康;;“天才”的出场——国外阿多尔诺哲学研究述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胡绪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探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彭立群;;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形而上学性[A];“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胡绪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探析[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9 汪行福;;三大转向及其未来取向——为哈贝马斯80诞辰而作[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10 孔慧;;哈贝马斯论塞尔的《意义、交往及表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玉寒;现代家具设计趣味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陈章;“Being”、“Ontology”、“Metaphysics”的内涵及关系[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晓林;物化关系视域下的现代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牙运豪;试论许地山小说的话语形态与审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马翔;博尔赫斯小说之“内在化西方视点”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6 郭艳英;试论《万有引力之虹》的后现代性[D];南昌大学;2010年

7 肖燕;多丽斯·莱辛幻想系列小说的独特未来意识初探[D];南昌大学;2010年

8 郑大伟;刑法适用中的类比推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石玉威;中国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10 连丽梅;初高中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娜佳;;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哲学基础——言语行为理论[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张杰;;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哲学意义[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3 马静;;电视广告中言语行为理论的遵循与违背[J];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高歌;;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何海英;;简析一种言语行为:“饭吃了吗?”[J];文教资料;2011年17期

6 茹英;;中美文化背景下的拒绝言语行为——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言语行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8期

7 张娜娜;;校园告示语的语用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1年46期

8 金荣;;言语行为理论下的语篇衔接与连贯[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9 陈海庆;李慧祯;;言语行为视阈下医患会话权势不对等关系探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魏琳;;解构主义:颠覆式的翻译观[J];长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杨一帆;韦努蒂解构主义的异化翻译策略及在中西语境下的两种文化立场[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王秉钦;东西方大师的对话[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牛新生;中国传统译论:扬弃抑或传承?[N];文艺报;2006年

4 何成洲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表演性”越界:语言、性别与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刘凤侠;交际法教学特征探析[N];吉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以言致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赵明炜;会话的交互言语行为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陈海庆;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贺春英;功能视野中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回眸与反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柳海涛;社会的语言结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吴剑锋;言语行为与现代汉语句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封一函;结构与解构:从乔姆斯基到韦努蒂[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志栋;语用要点识别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10 朱湘军;从客体到主体[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智姣;创造性误读:一种解构主义翻译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丽静;论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译作的地位[D];重庆大学;2003年

3 王芳;对汉语心理咨询节目中“建议”言语行为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倩;请求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崔文明;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分析请求施惠行为[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魏忠兰;汉语暗示言语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陈晓晶;汉语竞聘演讲中承诺言语行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高璐夷;解构主义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与《论语》翻译[D];厦门大学;2008年

9 梁蕾;汉语评价言语行为及其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刘波;幽默话语的语用研究:幽默言语行为与语用策略[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052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052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7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