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到事件:话语分析与叙事学
[Abstract]:Discourse analysis and narratology are widely used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origin and research of the subject, discourse analysis and narratology are essentially identical in terms of philosophical ba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events,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and the cross-disciplinary nature. Both of them pay attention to the linguistic expression of the event and the event of the linguistic expression. Based on these understandings, it is considered that discourse analysis and narratology originate from the same research paradigm of different tradition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电视新闻话语的跨学科研究”(项目编号:12YJAZH030)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申丹;叙事学[J];外国文学;2003年03期
2 曾庆香;;西方某些媒体“3·14”报道的话语分析[J];国际新闻界;2008年05期
3 申丹;经典叙事学究竟是否已经过时?[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2期
4 吴宗杰;;历史的解构与重构:泛化“封建”的话语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唐伟胜;范式与层面:国外叙事学研究综述——兼评国内叙事学研究现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杨莉萍;;心理学中话语分析的立场与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3期
7 冯颜利;谱系学:话语哲学范式转换述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皓;《织成》与《项链》的叙事解读与比较[J];蒲松龄研究;2005年03期
2 孙媛;刘晓华;;《达·芬奇密码》的叙事学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袁海霞;;“一个人”的忏悔录——以布里奥妮的叙事视角解读影片《赎罪》[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4 张梦瑞;;《东风雨》:卓尔不群的谍战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5 马丽琳;;宁静影像空间的营造——读解电视艺术片《京都,心灵的故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6 赵世佳;;电影叙事中的叙述者[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申丹;叙事形式与性别政治——女性主义叙事学评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王瑛;;读者叙事诗学地位的嬗变与问题[J];北方论丛;2010年04期
9 彭笑远;;《城南旧事》:从小说到电影的“同”与“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岳晓英;;新世纪中国电影叙事的国际化策略——以《南京! 南京!》和《金陵十三钗》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金洪申;解立群;;电视剧导演的策划艺术[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思哲;叙事学视野下的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林美云;话语视角下的宗谱文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淑玲;从叙事学角度看译者在小说翻译中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吕娜;都市婚恋题材电视剧叙事策略与文化内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赵秀娟;从叙事学角度看古代叙事诗的英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张晓红;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叙事技巧[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炎;数字电影时代的返璞归真[D];南昌大学;2010年
9 黄子婵;商业与艺术共舞[D];南昌大学;2010年
10 蔡海波;青春影像的叠印[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丹;试论当代西方文论的排他性和互补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申丹;修辞学还是叙事学?经典还是后经典?——评西摩·查特曼的叙事修辞学[J];外国文学;2002年02期
3 施铁如;后现代思潮与叙事心理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杨莉萍,叶浩生;从本质主义到社会建构主义的人格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陈忠华,杨春苑,赵明炜;批评性话语分析述评[J];外语学刊;2002年01期
6 肖文明,乔纳森·波特,玛格丽特·韦瑟雷尔;社会心理学的话语转向及其学术议题——评《话语与社会心理学》[J];社会学研究;2005年06期
7 申丹;多维 进程 互动——评詹姆斯·费伦的后经典修辞性叙事理论[J];国外文学;2002年02期
8 申丹;美国叙事理论研究的小规模复兴[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4期
9 申丹;解构主义在美国——评J.希利斯·米勒的“线条意象”[J];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02期
10 申丹;“故事与话语”解构之“解构”[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沐清;话语分析的整合性研究构想[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白德铭;;论话题与话题框架的互动关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S1期
3 唐小松;话语分析在外贸函电或谈判中的运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4 李战子;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问题[J];外语研究;2004年05期
5 武建国,谢洪;批判性话语分析的新成果——Fairclough《分析话语》评介[J];现代外语;2004年04期
6 赵英玲;冲突话语分析[J];外语学刊;2004年05期
7 刘韵;;语境在话语分析中的作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石晶;;话语标记语研究综述[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4期
9 孟小莉;;试评“话语分析:反思与建构”[J];文学教育(上);2010年09期
10 陈道明;注重话语分析 读出言外之意[J];外语教学;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君均;;转喻与话语分析的语用机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易美珍;;幽默的预设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侯敏;孙建军;;面向汉英机器翻译的句组研究[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徐然;;“专注听力”——口译听力培训方法之我见[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5 孙旭东;;现代汉语四种隐现句式的篇章制约因素[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6 冉永平;薛媛;;语用信息与学习型外语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孙多娇;;我们也可以成为幽默大师——对幽默的话语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庄丽莹;;面子体系与话语中的策略选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伟;周卫红;;试论语法化理论在对比语言学中的应用——以英汉语篇中替代类型之对比研究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霍晶晶;;剖析以“犀利哥”为典范的“哥”词族[A];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顾曰国;话语、权力与话语剖析[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北京大学 陈汝东;话语学研究现状与趋势[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顾曰国;话语研究纵横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季海宏;交流中的理解与误解[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通讯员 王树丰 记者 徐华;中国话语语言学研究会成立[N];河北日报;2006年
6 东北师范大学 彭爽;现代汉语旁指代词功能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8年
7 毛浩然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立足汉语篇章 关注研究热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黄希玲;对翻译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9 梁丹丹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科技系;言语交际学:理论基础实 应用前景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陈汝东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修辞”成为学术焦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英玲;汉语冲突话语语用修辞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玉芳;演讲话语象征性互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于天昱;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代树兰;电视访谈话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王晓阳;语言的自我中心成分及其文本解释[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王燕;新闻语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蔡玮;新闻类语篇研究的语体学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9 赵燕珍;赵庄白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梁晓玲;现代汉语引发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莉华;从话语过程的角度看口译[D];四川大学;2003年
2 马辉;分析话语标记语的能力对交替口译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董素蓉;隐喻的语篇功能[D];山东大学;2005年
4 王e,
本文编号:2519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197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