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朱元璋的“中原”观及其对汉语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1-18 15:31
【摘要】:为显示其统治中国的合理性以及为择地建都寻找理据,并为恢复汉人的礼乐文物制度正名,朱元璋在立国前后对"中原"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从而对《洪武正韵》的命运乃至整个明朝的汉语官话产生了重大影响。《洪武正韵》与《明太祖集》诗歌分韵的一致性表明,《洪武正韵》中的所谓"中原雅音"实际上是朱元璋的家乡口音,其本人从"建业(南京)非中土"到"江左(南京)乃道里之均"的观念转变,使以南京音为代表的江淮方言成为官话基础,以致丽末鲜初的朝鲜使臣与通事们的汉语集体失效,只有移民自江左地区的Pp长寿一人的汉语为朱元璋所称道,Pp长寿因此成为朝鲜初期司译院汉学发展的顶梁柱;也正因如此,《洪武正韵》成为摆设,明朝文人赋诗仍然依从基于江左之音的"沈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镰;;元代江浙双语文学家族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朴现圭;回纥人契逊的《近思斋逸稿》之发掘、分析[J];民族文学研究;1996年02期

3 张志云;;《洪武正韵》在明代的传播及其效用[J];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林祥;;晚明清初督抚辖区的“两属”与“兼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林一鸣;;从“敦”字读音演变看汉语多音字的音义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3 高龙奎;;《洪武正韵》反切校勘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4 蒲霞;;《永乐大典》中《新安续志》编修时间考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5 彭磊;;试论董仲舒思想的构建及其民间意义[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11期

6 武秀成;“严侍”释义及探源[J];辞书研究;2004年05期

7 刘爱玲;;明代北直隶的官俸支出与教育支出档案[J];大家;2010年15期

8 张远东;;试论曹植人生悲剧中的性格因素[J];大家;2012年11期

9 窦秀艳;;明赣州府刻《埤雅》版本述略[J];东方论坛;2012年03期

10 曾良;;敦煌文献字词零释[J];敦煌学辑刊;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万明;;明代税票探微——以所见徽州文书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2 秦进才;;《春秋繁露·止雨》“二十一年”探微[A];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3 默书民;;金元时期冀州社会管窥[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4 王s,

本文编号:2570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70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8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