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语言民族主义视角下清末民国的汉字拼音化运动

发布时间:2021-02-04 18:38
  本文将清末民国时期的汉字拼音化运动分为了教会罗马字、切音字、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和汉字拉丁化五个部分,评析其中不同的类别和取向,一方面意图还原语言民族主义在晚清民国时期的复线历史;另一方面在语言民族主义的视角下分析汉字拼音化运动的特质及其失败的逻辑。本文指出,语言民族主义运动的爆发,在形式上遵循语音中心主义,而更深层的原理则在于中心-周边结构中的排斥性机制。周边以拒斥中心的方式询唤民族共同体,然则中心本身却无法通过排斥自我而得到主体性。作为东亚地缘中心的中国,为了建构民族的主体,它的国语运动只能到次级的方言层面寻找符合声音中心的口语,以此为依据加以拼音化。可若是未与地方民族主义结合,拼音文字便没有存在的必然性,于是最后就只出现了汉字书面语系统之间的替代。中国近世的语言运动可以称之为“复调语言民族主义”,各种主潮在历史时空里面此起彼伏,在对峙之中相互模仿,内部也具备多种取向。就汉字拼音化的视角来看,国语和方言都出现了拼写表记方案,这显示出近世中国语言民族主义的芜杂,并不存在某种消灭多样性的主流路线。但是,中国的语言运动显然又从未摆脱某种统一性力量的左右,呈现出浓厚的帝国性,地方语言运动被...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理论路径与相关研究综述
    2.1 语言民族主义的理论路径
    2.2 相关术语概念的阐说
    2.3 汉字拼音化运动相关研究述要
第三章 方案与潮流:晚清时期的汉字拼音化运动
    3.1 晚清以来的教会罗马字运动
    3.2 晚清以来的切音字运动
第四章 “官方民族主义”的胜利:民国时期拼音化与国语统一的张力
    4.1 官方民族主义与注音字母的颁布
    4.2 民国以来的国语罗马字运动
    4.3 民国以来的汉字拉丁化运动
第五章 “复调语言民族主义”:近世中国语言运动的帝国性
第六章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复调小说与复调音乐[J]. 钱浩.  文艺理论研究. 2018(04)
[2]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汉字拉丁化运动勃兴考述[J]. 湛晓白.  中共党史研究. 2018(02)
[3]“打折”的统一:中国国语运动中的“不统一主义”[J]. 王东杰.  社会科学研究. 2017(02)
[4]拼写方言:民国时期汉字拉丁化运动与国语运动之离合[J]. 湛晓白.  学术月刊. 2016(11)
[5]言文分离与现代民族国家:“白话文”的历史误会及其意义(上)[J]. 商伟.  读书. 2016(11)
[6]“汉语是一种语言”:中国现代国语运动与汉语“方言”的成立[J]. 王东杰.  学术月刊. 2015(11)
[7]方言如何成为问题?——方言文学讨论中的地方、国家与阶级(1950-1961)[J]. 康凌.  现代中文学刊. 2015(02)
[8]官话、国语、普通话:中国近代标准语的“正名”与政治[J]. 王东杰.  学术月刊. 2014(02)
[9]汉语官话方言圣经译本考述[J]. 赵晓阳.  世界宗教研究. 2013(06)
[10]解放汉语:白话文引发的语文论争与汉字拼音化运动论证策略的调整[J]. 王东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本文编号:30187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0187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e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