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春秋公羊传》词

发布时间:2021-04-04 19:31
  本文属於汉捂史専害研究,以《春秋公羊傅》的词汇、语法现象作为研究封象。《公羊傅》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是研究上古汉语和汉语史的宝贵藉料。本文较系统地描写了《公羊傅》的词会、语法面貌,並在此基础上造行専题研究。词会研究主要有复音祠、典故词、同羲词、方言词四个専题。语法研究主要有代词、介词與连词、疑问句與疑问祠三个専题。另外,徒藉言研究的成果出发,封以何休《解诂》为首的幾部重要《公羊傅》注释、整理文献中的捂言训词问题造行了刊谬補缺工作,並编纂了《公羊傳》语言词典。本文主要有以下几个创新点:第一、第一次较全面地描写了《公羊傅》这部重要儒家典籍的祠会、捂法面貌,焉汉语史断代和専题研究提供了材料。第二、共造行了七个词会、语法専题研究,每个専题又包括若干子専题。其中能體现新材料、新方法的有:1)在复音词分類中提出句法结構式、跨曾结構式雨种类型。分析复音祠的词会化过程和楼制,並解释不同颊型复音词词会化程度不同的原因。2)总结典故祠的形態、语羲特徵,分析典故词词会化的遇程、特点以及动因。3)集中封论《公羊傅》中的方言现象並造行个案考察。4)以《公羊傅》为语料,对论繁词“是”的语法化遇程,以及與其它近指...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和预期目標
    1.2 《公羊傳》经傳注疏综述
        1.2.1 《春秋》與《公羊傳》
        1.2.2 何休《解诂》
        1.2.3 徐彦《疏》
    1.3 《春秋公羊傳》研究成果
        1.3.1 古代学者研究要籍
        1.3.2 近现代学者研究成果
    1.4 《春秋公羊傳》语言特点及语料价值
        1.4.1 对《春秋》经文的阐释
        1.4.2 傳文本身的语言特点
        1.4.3 对后代语言的影响
    1.5 研究方法
        1.5.1 描写與个案考察相结合
        1.5.2 内部语料與外部语料相结合,共时比较與历时比较相结合
        1.5.3 傳统语文学阐释與现代语言学理论相结合:本文的理论準備
        1.5.4 古籍翻检與电子语料库检索相结合
    1.6 版本说明
    1.7 章节安排與每章擬讨论的问题
第二章 《公羊傳》中的复音词
    2.1 概述
        2.1.1 复音词的判定標准
        2.1.2 《公羊傳》复音词概况
    2.2 聯合式复合词
        2.2.1 同義聯合
        2.2.2 相关聯合
        2.2.3 反義聯合
    2.3 主從式复合词
        2.3.1 偏正式复合词
        2.3.2 动宾式复合词
        2.3.3 主谓式复合词
    2.4 句法结構式复合词、跨層结構式复合词
        2.4.1 句法结構式复合词
        2.4.2 跨層结構式复合词
    2.5 单纯词和重疊式复合词
第三章 来源於《公羊傳》的典故词
    3.1 概述
        3.1.1 典故词的判定標准
    3.2 典故词个案研究
    3.3 来源於《公羊傳》的典故词的特点
    3.4 典故词的词汇化
        3.4.1 词汇化的定義與内涵
        3.4.2 典故词的词汇化路径
        3.4.3 典故词词汇化的特点
        3.4.4 典故词词汇化的動因
第四章 《公羊傳》中的同義词
    4.1 概述
        4.1.1 同義词的判定標准
        4.1.2 同義词的认定方法
        4.1.3 提取《公羊傳》中同義词的方法
    4.2 同義词个案研究
        4.2.1 譏、贬、刺、疾、甚、绝
        4.2.2 言、曰、谓、稱、云、语、道
        4.2.3 崩、薨、卒、死、亡
第五章 《公羊傳》中的方言词
    5.1 概述
        5.1.1 《公羊傳》方言词概况
        5.1.2 齊方言研究及《公羊傳》"齊人语"的性质
    5.2 方言词个案研究
第六章 《公羊傳》中的代词
    6.1 概述
    6.2 第一人稱代词"我""吾"
        6.2.1 概述
        6.2.2 "我""吾"的分布情况
        6.2.3 "我""吾"辨析
    6.3 近指代词/繫词"是"
        6.3.1 概述
        6.3.2 《公羊傳》中的"是"
        6.3.3 "是"的语法化
        6.3.4 "是"與"此"的異同比较
    6.4 遠指代词/话题標记"夫"
        6.4.1 "夫"與"彼"的異同比较
        6.4.2 话题標记"夫"
    6.5 泛指代词/句末语氣词"焉"
        6.5.1 "焉"非兼词
        6.5.2 《公羊傳》中的"焉"
        6.5.3 "焉"的语法化
第七章 《公羊傳》中的介词和连词
    7.1 概述
    7.2 介词"于""於""乎"
        7.2.1 概述
        7.2.2 介词"于"
        7.2.3 介词"於"
        7.2.4 介词"乎"
        7.2.5 介词省略
        7.2.6 小结
    7.3 介词/连词"以"
        7.3.1 动词"以"
        7.3.2 介词"以"
        7.3.3 连词"以"
    7.4 介词/连词"及""與"
        7.4.1 概述
        7.4.2 介词/连词"及"
        7.4.3 介祠/连词"與"
        7.4.4 "及"與"與"的类同比较
第八章 《公羊傳》中的疑问句和疑问词
    8.1 概述
    8.2 特指问
        8.2.1 概述
        8.2.2 原因疑问词"曷为""何以""何"
        8.2.3 人物/事物疑问词"曷""何""孰""谁"
        8.2.4 方式/情状疑问词"奈何""何如""如……何"
        8.2.5 處所疑问词"恶乎"
    8.3 是非问與选择问
        8.3.1 概述
        8.3.2 句末疑问语气词"乎""與"
        8.3.3 疑问副词"其""其诸"
第九章 《公羊傳》语言研究與《公羊傳》的整理和専书词典编纂
    9.1 何休《解诂》
    9.2 《春秋公羊傳譯注》
        9.2.1 误词
        9.2.2 标点错误
        9.2.3 讹字、倒字、脱字、衍字
    9.3 《春秋公羊傳词典》
参考文献
附录:《春秋公羊傳》语言词典
後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认知语法看上古汉语的“于”[J]. 潘秋平.  汉语史学报. 2008(00)
[2]从甲骨、金文看“以”字语法化的过程[J]. 罗端.  中国语文. 2009(01)
[3]出土战国文献中“焉”的研究[J]. 张玉金.  语言科学. 2008(04)
[4]春秋时代第一人称代词研究[J]. 张玉金.  语言研究. 2008(02)
[5]略说古汉语复音词中的典故词[J]. 吴金华.  语言研究. 2008(01)
[6]《词汇化与语言演变》述介[J]. 尉万传.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06)
[7]《公羊传》疑问代词的特点[J]. 万献初.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1)
[8]古汉语中动名之间“于/於”的功能再认识[J]. 董秀芳.  古汉语研究. 2006(02)
[9]战国简帛中介引时间的"以"[J]. 周守晋.  古汉语研究. 2004(04)
[10]西周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地域性和时间性问题[J]. 张玉金.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4(02)

博士论文
[1]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 刘红妮.上海师范大学 2009
[2]中古汉语雅言词研究[D]. 季忠平.复旦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183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1183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d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