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

发布时间:2021-04-06 10:20
  自70年代开始,文化途径翻译研究的重点不断地转移,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模式。它包括源起于以色列的多元系统论,图里以及低地国家学者所推动的描述翻译研究,源自德国的翻译目的与功能理论,各个殖民相关的语境中所形成的后殖民翻译研究,以及集中在加拿大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其中,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正式提出,成为文化途径翻译研究的一个转折点。文化途径翻译研究革新了翻译观念,促成了翻译研究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自90年代中期以来,文化途径的翻译理论被大量引入我国翻译学界,一方面促成了我国当前翻译理论研究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引发了翻译学界的无数争议。这些争议中,有人认为文化途径的翻译理论不适应汉外互译,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有人认为文化途径翻译研究偏离了翻译研究学科的本体,提出回归语言本体;有人认为文化途径的翻译理论给我们的翻译观念带来了混乱,危及翻译的实践。文化途径翻译研究到底对我国当前翻译观念带来了哪些改变?文化途径翻译研究对翻译研究学科有怎样的影响?本文通过追踪文化途径翻译研究的谱系,尝试回应国内翻译学界对文化途径翻译研究的各种争议,反思引进的文化途径的翻译理论对我国当前翻译研究的...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问题的源起
    二 文化途径翻译研究在中国的旅行
        1 对文化途径翻译研究的零星介绍(1983-1994)
        2 文化途径翻译研究的正式登场(1995-2004)
        3 对文化途径翻译研究的批评与反思(2005--)
    三 文化途径翻译研究引发的各种争议
        1 特色与共性之争
        2 学科本体之争
        3 文化途径与语言学途径之争
        4 理论与实践之争
    四 研究的目标、方法与意义
    五 研究的步骤
第一章 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产生的背景
    一 文化与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
        1 文化概念的扩展
        2 文化研究的兴起
    二 翻译观念的演变
        1 宗教翻译观
        2 文学(包括社科)翻译观
        3 非文学翻译时代的翻译观
        4 多种翻译观念并存
    三 翻译研究学科的形成
        1 结构主义语言学对翻译的研究
        2 翻译研究的学科宣言
    四 文化途径翻译研究群体的形成
第二章 文化途径翻译研究的谱系
    一 佐哈的多元系统论
        1 多元系统论产生的背景与理论源头
        2 多元系统论的演变
        3 多元系统论的启示与反思
    二 图里与低地国家翻译学者的描述翻译研究
        1 描述翻译研究的理论源头
        2 描述翻译研究的演变
        3 描述翻译研究的主要内容
        4 翻译规范研究
        5 描述翻译研究的影响与反思
    三 德国翻译目的与功能理论
        1 翻译目的与功能理论的背景与源头
        2 翻译目的与功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3 翻译目的与功能理论的启示与反思
    四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文化途径翻译研究的转折点
        1 霍恩比提出文化导向的研究
        2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正式提出
        3 改写论: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理论基础
        4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与翻译研究学科的同步发展
        5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反思
    五 后殖民翻译研究
        1 后殖民批评
        2 后殖民学者论翻译
        3 后殖民翻译研究
        4 后殖民翻译研究的启示与反思
    六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
        1 女性主义与语言
        2 加拿大的特定政治文化语境
        3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
        4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启示与反思
第三章 文化途径翻译研究的翻译观念:争议与回应
    一 文化途径翻译研究对翻译概念的扩展
        1 传统的翻译概念
        2 文化途径翻译研究对翻译概念的扩展
    二 文化途径翻译研究对翻译观念的突破
        1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问题,更是文化问题
        2 从追求对等和忠实转向解释不对等和不忠实
        3 多种框架下的翻译
        4 翻译从中立的语言转换到政治实践
        5 从原文到译文视角的转变
        6 从规定到描写的研究方法
        7 从实证到后实证多重视角的转变
    三 回应文化途径翻译研究引发的翻译观念之争
        1 文化途径翻译研究对翻译忠实观的冲击
        2 对翻译观念之争的回应
        3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生态平衡
第四章 文化途径翻译研究的学科观念:争议与回应
    一 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与翻译研究学科的共生关系
        1 文化途径翻译研究对翻译研究学科发展的促进
        2 文化途径翻译研究对翻译研究学科理论的贡献
    二 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促成了我国翻译研究学科的发展
    三 回应文化途径翻译研究引发的学科争议
        1 研究本体之争的回应
        2 语言学途径与文化途径之争的回应
        3 特色与共性之争的回应
    四 翻译研究学科的再认识
        1 翻译研究的学科制度化反思
        2 从“翻译学”回归“翻译研究”
        3 翻译研究学科边界的突破
结语
    一 翻译观念的转变需要全面了解文化途径的翻译理论
    二 翻译学科观念的转变需要对文化途径翻译研究进行谱系分析
    三 翻译研究需要多样化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范式转换抑或视角转变——与谢天振教授商榷[J]. 吕俊,侯向群.  中国翻译. 2010(01)
[2]译学研究的哲学思考[J]. 潘文国.  中国外语. 2009(05)
[3]谈洛特曼对文化符号学的理论建构[J]. 赵爱国.  中国俄语教学. 2009(03)
[4]回顾、思考与展望 《Routledge翻译研究指南》评述[J]. 段峰.  中国翻译. 2009(04)
[5]重述之道德规范[J]. 莫娜·贝克,安德鲁·切斯特曼,赵文静.  中国翻译. 2009(04)
[6]后殖民文学[J]. 赵稀方.  社会科学. 2009(06)
[7]翻译研究与比较文学的未来——苏珊·巴斯奈特访谈[J]. 苏珊·巴斯奈特,黄德先.  中国比较文学. 2009(02)
[8]我国的译学研究真的发生过文化转向吗?[J]. 周晓梅,吕俊.  中国外语. 2009(02)
[9]翻译研究与文化批评[J]. 吕俊,侯向群.  外国语文. 2009(01)
[10]“文本”与“本文”[J]. 方成.  外语研究. 2009(01)

博士论文
[1]英国文化研究的形成与发展[D]. 徐德林.北京大学 2008
[2]当代语言学途径翻译研究的新进展[D]. 陈浪.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21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121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3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